自觉践行办会宗旨 扎实推进老区建设
——写在张家港市老促会成立23周年之际
浏览量:1080 创建时间:2019-08-07 10:05:03
时光荏苒,星转斗移,张家港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以下简称老促会)已经走过了23年的风雨历程。20多年来,我们老促会的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办会宗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主动参与老区建设、扶贫开发和合作经济研究工作,围绕全市“三农”发展和老区人民的福祉,想实招、办实事、谋实利,做了一些力所能及工作,取得一定效果,连续三次被江苏省老促会评为“老区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中国老促会评为“全国先进老促会”。
一、大力弘扬老区精神
建会以来,我们把宣传老区作为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首要任务。
以史为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使全市人民“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我会先后召开了新中国成立50、60周年座谈会,建党85周年纪念会,渡江胜利55周年座谈会,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会,张家港建县40周年、建市20周年庆典会,大家追忆历史,缅怀先烈,不忘老区,共话发展。2005年,市、镇老促会组织编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宣传材料,组成宣讲团,帮助青少年一代重温历史,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
邀请老区主流媒体开展宣传。为让全国了解张家港,我们连续三次邀请《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的记者来我市采访,深度报道张家港的发展变化,使名不见经传的张家港名播全国。2005年5月,时任《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主编姜志辉到张家港采访,他撰写的长篇通讯《中国老区县(市)的一面旗帜—张家港》,向人们展示了老区张家港人民团结拚搏,负重奋进的精神面貌;揭示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奋斗历程,把老区张家港推向全国。2009年7月,《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社长漆志恒等一行3人应邀来张家港采访。他们冒着酷暑进厂入村,倾听群众意见。通过一周的采访,在《中国老区建设》2009年第9期刊登《张家港:老区协调发展的方向》一文,诠释了张家港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进一步为我市城乡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是张家港建县(市)50周年。是年9月,我会再次邀请《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漆志恒一行9人来张家港考察采访。这次采访十分圆满成功,他们以《张家港是怎样炼成的》为题,策划了“张家港的故事”、“我们将努力再创张家港辉煌”的系列报导,系统宣传了张家港建县(市)50年的成就,深入总结了张家港改革发展的经验,提升了张家港的美誉度。
全力做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的编纂工作。根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革命老区县(市)发展史丛书编纂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解决编史工作中的部门协调、经费保障等问题。组建编委会与写作班子,认真收集资料,录制成电子文档。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张家港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大纲》,作为编史脉络。编写人员通过参加省和苏州市召开的老区发展史编写工作推进会,把握写作要领,接受业务指导。为保证编写工作有序进行,对编写人员明确分工,编制进度框架,明确各阶段完成时限。期间,我会先后召开4次会议,加强协调,严把质量关。驻会老同志主动参与审稿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实在的修改意见。今年初,完成了全书21.5万字的送审稿,经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党史办审核后,报苏州市党史办、方志办终审。
办好《张家港老区》简讯。20多年来,我们坚持每月编印会刊,至2018年底,共出刊292期,通过会刊交流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同时,积极向上级老区刊物投稿,我会被各级老区刊物录用稿件335篇次,其中《中国老区建设》25篇,《江苏老区》104篇,《苏州三农》149篇,其他报刊杂志57篇。2011年以来,我会8次获全国老区宣传一等奖,为宣传张家港出了一份力量。
二、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建会以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农强农”主题,采取上下联动方式,与各镇分会联合开展调研。
强调调查的周密性。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是提高调研质量的前提。我会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调研中,倾注全力、精心组织,制订了调查方案,两次召开会长、秘书长会议进行部署。调查中,走访了市直机关8个单位,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建议和要求,了解了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我会撰写了“建设协调张家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调查报告,从“八个基本同步”上总结我市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取得的成效,提出切中利弊的四点建议。此调查报告刊登于《江苏老区》增刊12期。
突出调查的针对性。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蔓延,我市经济受到波及影响,探讨解困措施十分必要。为此,我会开展“大力发展镇域经济,促进协调张家港建设”的专题调查。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找到问题的症结。在调查报告中,我们没有单纯从如何解决土地、资金、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创立品牌等表面问题,而是就如何营造镇域经济的外部环境研讨,侧重从理顺机制体制、推进金融改革、坚持科技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建议,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助了一把力。2014年,针对我市部分镇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会调查了南丰镇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情况,总结了南丰镇的创新管理模式,起到了宣传推介作用。
追求调查的实效性。选准议题,采用联动形式调研是提高调查实效的有效方法。为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老区变化成果,前年,我会选定“走进革命老区”为调研课题,赴凤凰镇双龙村进行调研,围绕农民怎样富,与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探讨。调查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双龙人乘改革开放东风,不忘初心,负重拼搏,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老区面貌日新月异,强村富民挤入全市前茅。我们总结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夯实农民富基础;实实在在惠民生,点点滴滴暖民心;不忘初心促转型,继续前行谱新篇”一文,由于选题正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市改革开放的面貌。前几年,我们联动各镇(区)开展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苏州农民的期盼”的调查,市老促会和各镇分会分别召开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镇、村干部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期盼和要求,我们根据各镇的调查情况,集思广益,撰写的《切实尊重民意,按农民期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盼”。该文参加了“苏州市新农村建设调研会”交流,并且刊登在《江苏老区》。
三、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建会以来,我会探索帮困路子,创新扶贫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帮扶,起到拾遗补缺的扶贫第二渠道作用。
在扶贫方式上创新。在实践中,我会探索了一些扶贫方式:开发式扶贫“110”工程。建会初期,用3年时间,市镇两级老促会共同扶持开发式扶贫户100户,联系帮助1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根据社会团体的特点,着力在协调、指导、服务上下功夫,连续三年召开扶贫现场会,交流经验,促进帮扶。市、镇老促会拿出数十万元滚动发展资金,支持开发式扶贫户,使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二五”扶贫帮带工程。随后3年中,市、镇两级老促会在全市选定50户专业大户,帮助500户相对贫困户的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的“二五扶贫帮带工程”。为实施这一工程,我们制订了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奖惩措施。在这一期间,全市确定帮扶大户216户,带动贫困户2453户。助办项目34个,进厂务工2090人,拓展外加工业务2217万元。开展“双扶双带”扶贫工程。以后3年中,我会又开展了先富帮后富,民营企业带贫困户的“双带双扶”工程。要求大镇选定10个大户带动100户贫困户,一般镇选定6个大户带动60户贫困户。各镇(区)进行摸排,确定帮扶责任户和选定扶贫户,我会登记造册,将帮扶成效作为工作评估的依据。在此活动中,锦丰镇帮扶责任户江建芳创办鞋坊,不仅安排150多人就业,还带动周边10多个小作坊,致富一方百姓。杨舍镇农联村100多家私营企业老板在书记赵建军的倡导下,创建了“江帆爱心帮扶基金会”。三年共捐助资金99.84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孤贫儿童、五保老人的解困工作。
在宣扬典型上下功夫。我会注意用典型推动扶贫工作。历年来,我会重点宣传了秦振华、郁全和、吴栋材、沈文荣、沈学如、郁霞秋、吴惠芳等一批扶贫典型,放大激励效应。2016年,我会宣传了江苏澳洋集团总裁沈学如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的先进事迹。他在企业经济发展壮大后,不忘反哺社会,慷慨解囊,设立“澳洋桃李基金”,出资60多万元,奖励优秀老师和贫困学生,我会撰写“回报社会是企业家的责任”的文章,刊登在《江苏老区》第8期,为精准扶贫起到推动作用。
在办实事上求效果。我会把扶贫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上。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个体户黄扣生创办了“园艺科技生态园”,走自我发展道路,并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奔小康之路。我会经多次考察,给予支持,将筹集到24万元资金无偿支持黄扣生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综合效益,使他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达到帮扶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在全市开展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经济一般村中,市老促会主动加入了帮扶行列。乐余镇闸西村是市级经济薄弱村,我会全力关注,真诚帮助。从2011年至2015年,先后5次到闸西村调研,了解到闸西村组建蔬菜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扩大生产上资金缺口大,制约经济发展。为帮助闸西村帮困解难,我会多渠道向苏州市农委和省有关部门反映闸西村的情况,争取到90万元,连同我会6万元一并拨付给闸西村,帮助闸西村发展。2015年底,该村经济效益达200万元,为他们的脱贫致富出了一份力。
在张家港市开展的“共享阳光”慈善助学活动中,我会主动参与,有所作为。自2013年开始,我会联合凤凰镇政府开展了“老少同心,共圆求学梦”的慈善助学活动。为开展好这一活动,我会积极筹措助学资金。时任会长吉瑞庆、执行会长徐元华亲自到有关单位汇报情况,争取支持,筹措了60万元助学资金。同时,我会拿出50万元,投入到这一活动中。为选准助学对象,实现精准扶贫,经与镇领导与民政部门商定,以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家庭新考入大学的学生为帮扶对象,直至大学毕业。我们还从精神层面激励受助学生奋发图强,感恩和回报社会的关爱。这项活动至今连续开展五期,共捐助资金110万元,受助学生101名,其中已毕业学生29名,走上了工作岗位,为“阳光助学”活动增添了新的动力,为贫困学生谋了实利。
四、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建会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协会自身,加强思想、作风、制度建设,争创“学习型、开拓型、务实型、和谐型、奉献型”社团。许多同志注重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政策,转变新观念。无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还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老区建设工作中得到较好地体现。老会长杨伯龙同志老骥伏枥,发挥余热,全身心扑在老区建设工作上。时任会长吉瑞庆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为老区建设和人民幸福身体力行,践行初心,做好事、办实事。周忠朴同志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后,一心扑在老区事业上,家属患病住院,丝毫未影响工作,除协调会里正常工作外,还主动承担编写老区发展史任务。
我会机构健全,活动规范。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注册登记,依章开展工作。同时各镇成立分会,并在各村建立了会员小组。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前一阶段,我会制订了工作评价制度,给予成绩优异者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2014年6月,中组部发出关于规范离退休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我会认真贯彻,严格执行,自觉规范社团管理,勤奋工作,清白做人,为加快老区建设步伐尽到绵薄之力,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