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苏州市老促会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情况报告
浏览量:765 创建时间:2021-12-14 12:16:30
今年以来,苏州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简称老促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按照江苏省老促会《关于在全省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的通知》,会同各市区老促会和有关部门,对全市红色资源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开展了调研普查,在充分掌握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全市红色资源的分布、类型、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
一、全市各地老促会积极投入红色资源调研普查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苏州市老促会接到省老促会的通知后,向市委报送了《关于做好红色资源普查和红色文化宣传工作的请示》,及时向各地老促会传达市委朱民副书记的批示,对全市调研普查作出部署。5月,在吴中区召开现场会,交流各地开展调研普查的做法和经验,省老促会到会作具体指导,对苏州的工作给予充分评价。11月上旬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汇审各地上报的红色资源名录。各市、区老促会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作了工作汇报,使这项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确保了调研普查的顺利开展。一些市、区还在乡镇设立兼职普查员,保证了普查工作的细致准确。如昆山市老促会制作了规范的“昆山市红色资源普查登记表”,要求各镇、区确定一名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保证了调研成果的完整规范。
二是多方合作,形成合力。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涉及宣传、组织、党史、方志、民政、退役军人管理、财政、文旅、乡镇、村等多个部门,各地老促会积极发挥老同志的人脉优势,与这些部门和地方联系沟通,共同开展调研普查。常熟市新四军研究会老同志发挥优势,积极为此次调研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吴江区老促会在走访调查的同时,开展了红色历史资料的征集活动,向区外的东台市时堰镇、苏州市学士街小学征集吴江籍烈士的文字和图片。相城区党委政府虽然没有史志部门,但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明确区委办公室负责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乡镇街道文化中心专人全程参与调研普查,进一步摸清了红色资源家底,为编制名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深入实地,逐一核实。此次调研普查,苏州各地老促会深入现场,走村串巷,索文寻人,按照十年前的普查名录,对现存红色资源逐一进行再核实、再确认。通过调研普查,对新发掘的红色资源进行了增补,对合并、移址、改扩建的遗址名录进行了调整。如张家港市老促会对上一轮普查的40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详细走访后,最终确定现有已修缮的12处、未开发利用的8处,其它20处均处于道路、河流、农田,无法开发利用,从而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太仓市老促会经过考证,将“太仓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纪念馆”重新定名为“太仓县政府、太仓民抗成立大会旧址纪念馆”,使之更符合历史。吴中区老促会甪直镇分会的老同志,实地踏勘深藏于古镇小巷老宅里的革命遗址,获取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四是编写名册,完善档案。苏州各地老促会在调研普查的基础上,都编制了当地红色资源名录。常熟市老促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完成调研普查后,由常熟市党史工作办公室、常熟市委党校联合编著了《红色印迹——常熟市党史教育阵地巡礼》,制作了电子地图,明确作为此次调研成果的图册。昆山市老促会编印了《昆山市革命遗址遗迹录》折叠手册3000份,发放到机关、学校、社区、村,广受好评。吴江区在调研普查的基础上,确定了《吴江区红色资源汇集》目录,10万字100多幅图片的史料初稿。
二、本轮红色资源普查基本数据和总体评价
此次调研普查汇总结果显示,全市(不含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共有革命遗址、纪念场馆(所)等红色资源227处/件,其中张家港市20处、常熟市51处、太仓市27处、昆山市30处、吴江区32处、吴中区32处、相城区27处、高新区8处;已保护利用,免费开放159处,其中张家港市12处、常熟市45处、太仓市15处、昆山市14处、吴江区32处、吴中区20处、相城区16处、高新区5处,免费开放159处。
通过此次调研普查,全市老促会系统对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总体评价是: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是苏州各地党委政府重点关心的工作,近年来尤为重视。十年来,绝大部分遗址保护状况良好。特别是列入文保单位的红色遗址,不仅保存完好,而且日常维护良好。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等一批重点遗址得到了进一步修缮扩建,升格为全国或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建教育基地等,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场所。一些因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除的红色遗址得到了及时移建。很多红色资源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全市各地老促会为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发挥作用
多年来,苏州各地老促会把保护本地革命遗址遗迹作为列入重要工作任务,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积极推动重点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的提档升级。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苏州市老促会、吴县市老促区等推动建立的重要革命斗争纪念馆。二十多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观众需求的不断提高,纪念馆场地狭窄、内容单薄、设施落后、功能不足等矛盾日益显现。苏州市和吴中区老促会得知情况后,积极奔走,多方争取,及时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协作,筹集资金数百万元,在建党百年大庆之际顺利完成纪念馆提升改造工程,其中苏州市老促会直接争取资金50万元,吴中区老促会直接争取资金30万元。如今,经过改造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已经升格为省级党建教育基地。
二是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移建、扩建、新建工程的督促推进。苏州各地老促会主动作为,认真督促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昆山市近年因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先后移建了陶一球纪念馆等三座纪念场馆。昆山市老促会联合有关方面,认真做好督促工作,推动了三座红色场馆的移建、扩建、重建工作,目前一座已建成正在布展,另两座将于明年完成移扩建。根据规划设计,三座场馆建设完成后,规模、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相城区老促会组织区人大代表等实地考察研讨,并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呼吁,今年筹建阳澄湖地区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提案被列入实施工程,选址规划和布展设计都有了实质性进展。
三是积极联合各方开展红色资源的利用工作。太仓市老促会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与宣传、史志、财政、文旅、乡镇、村等多个部门联合编制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邀请高校为重点村制订红色遗址开发利用规划。一些地方的老促会还针对普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向党委政府部门提出专题建议,争取政策支持,落实了部分专项经费。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区老促会等积极深化红色资源利用工作,通过与大中小学校联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少数红色遗址遗迹被拆除,有的失去原貌,有的处于濒危境地。如张家港张国珍烈士墓近年在沿江环境大整治中被拆除,但未能及时重建,当地老促会多方呼吁希望尽快落实。太仓方家桥国共合作联席会议遗址因港口建设夷为平地,新四军太仓反清乡第一仗遗址建筑物全部拆光,只剩下老人口述的大概方位。常熟市董浜涵芬阁交通站、苏州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旧址因城镇、农田水利建设而消失。当地群众反映,革命斗争年代,我们党和军队很多重要活动都借用民宅,部分遗址因产权属私人所有,随着代际延续造成权属关系复杂而无法保护,有的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相城区反映,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红色遗址消失很快,有的名存实亡,急切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并建立标识。
2.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差距。调研普查发现,有些红色遗址虽然保护较好,但由于规模太小、内容太少、交通不便等原因,利用不理想。如太仓天妃宫、新四军解放璜泾战斗遗址、常熟周家大宅基等。有的缺乏统一标识,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宣传教育功能。有的红色资源虽然内涵丰富,但跟当地绿色资源如乡村旅游等的结合还不够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如吴中区甪直古镇既是著名旅游景区,又是革命斗争年代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集中地,镇上数处革命遗址包括烈士墓,史料记载和故事都非常精彩,但这些遗址平时深藏于民宅之中,难以为游客了解。当地老促会分会调查后感到,如果镇上能集中建一个红色历史馆,定会进一步丰富古镇的旅游内涵和人文价值。
3.红色遗址保护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后,市属区不再设党史工作部门,没有专业部门牵头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部门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很好的工作协调机制。二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缺乏统一规划。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诸方面统筹协调不够,导致内涵挖掘不深,没有形成特色。三是挂牌立碑缺乏权威性。老促会牵头普查的红色资源名录格式不一,内容差异很大;一些地方尝试由乡镇党委政府或老促会等社团进行挂牌立碑,缺乏权威,也不规范。四是保护经费难以落实。虽然各地都对重点遗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但由于没有设立专项基金,致使整体修缮保护工作不能顾及全面,部分遗址保护难、修复难。镇村基层普遍反映,现在修复一处红色资源至少需要几百万,而修复后日常维护、保养又要花费大量资金,希望上级党委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五是缺乏专业人才。红色资源的传承关键靠人,但目前活跃在第一线的很多是“白头翁”,如何让年轻一代特别是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接好班,已成当务之急。
五、进一步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条块结合的工作协调机制。
2明确职责。要统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红色资源保护的扎口管理。要尽快落实红色资源保护的主体责任单位。对因建设需要拆迁的纪念场馆,要形成“谁拆谁建”责任制,尽快规划重建,不得延误或只拆不建。
3统一标识。要进一步研究和尽快明确红色资源挂牌立碑的标准,建议参照文物保护和控制性保护的体制,做好红色资源的分类分级工作,由县级以上政府署名挂牌立碑,体现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
4科学规划。将保护和利用科学结合起来,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门别类明确当地红色资源抢救修复、重点修缮、开发利用等工作,统筹安排保护工作。
5加大投入。确保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资金来源,是此次调研普查中各地基层反映的强烈呼声。建议除财政安排恰当的预算外,要按照各地实际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基金,大力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向红色资源保护,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投入机制。相城区太平街道与开发古镇旅游相结合,发动社会支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大力捐资,成功恢复“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旧址”,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迅速引发游客关注。昆山市千灯镇联合苏州文旅集团、亚太集团,结合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整体开发歇马桥村乡村文旅,成为党建教育热点。这些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苏州市老促会执笔 王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