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现代农业

经营有效益 产业有奔头 工作很体面

——吴江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浏览量:414    创建时间:2019-08-07 10:20: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开创“农业经营有效益、农业产业有奔头、职业农民很体面”的新局面。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1月,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

  近年来,吴江区委、区政府贯彻执行国家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和要求,在市农委的关心支持下,根据吴江农业现状,以培养和稳定一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目标,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按需供给,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经济角度来说,它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人口红利萎缩、劳动力资源供给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更是意义重大;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来说,它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吴江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调查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职业农民队伍现状,加快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8年对全区职业农民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个类别进行了调查摸底:一是生产经营型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生产经营型人员3525人,其中本地户籍是2343人,占66.47%;年龄以51岁以上占62.81%,40岁以下仅有9.48%;学历以初中及以下居多,占79.46%,大专及以上仅有8.2%。特别是粮油种植大户以外来人员居多,本地户籍仅有29.53%;50岁以上人员达71.54%;学历以初中及以下达88.43%。二是专业技能型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专业技能型人员786人,其中本地户籍是624人,占79.39%;年龄51岁以上占55.73%,40岁以下有22.9%;学历以初中及以下居多,占73.41%,大专及以上有12.85%。三是社会服务型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社会服务型人员705人,其中本地户籍是518人,占73.48%;年龄51岁以上占51.91%,40岁以下有32.34%;学历以初中及以下居多,占69.08%,大专及以上有25.25%。

  二是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根据苏州市财政局和农委有关文件精神,吴江区对苏州市级农民培训和省级农业农村人才培训采用集中管理、分级实施的办法,区农委科教科负责农民培训牵头、汇总、协调工作,具体培训工作由相关条线业务站负责实施,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8年开办区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职业农民1061人,其中市级培训500人,省级培训完成561人,分专业来看,粮油432人、水产220人、林果139人、农机200人、执法大队70人;并与与常熟理工、苏州农校、苏州太培中心联合办班5期。

  三是大力宣传表彰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在2018年吴江区首届农民丰收节上,蒋春华、陈建芳、沈正阳等10位新型职业农民被评为“吴江10佳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全区开展最受市民欢迎的十佳地产优质果品评比活动,经过市民网络投票和专家现场打分,评选出10个金奖、10个银奖和10个优胜奖,并认定了一批吴江大米生态种养生产基地;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效及先进典型,吴江日报的《新农村》、吴江电视台的《田园新天地》和吴江电台的《金土地》、《走进乡村》等栏目,对已被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介绍,以典型引领,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来。

  二、完善配套,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一是修订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实施办法。2016年出台了《苏州市吴江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区农委、财政、农办、人社四个部门联合下发了《苏州市吴江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根据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实施二年来所遇到的问题,重新修改了《实施办法》,在学历、种养(服务)规模,生态养殖要求、评分规则等方面作了适当调整,对具有直接认定资格的职业农民,不再进行专家评分,提交材料后即被认定为职业农民。

  二是组织水产养殖环境评价。根据吴江区“治违、治污、治隐患”专项行动要求,凡是申报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水产养殖户养殖条件必须符合生态养殖,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根据生态养殖技术要求,制定了《吴江区水产养殖环境评价表》,在基础养殖条件、生产管理水平、示范推广评价三方面进行打分,凡是评分及格的水产养殖户,才能申报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共有85家水产养殖户通过了环境评价。

  三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经过前期的宣传发动和水产养殖环境评价,2018年有214名农民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申请,已有211名职业农民通过了专家评审认定,经“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和各镇区公示后,正式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并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四是落实社保补助资金。根据《苏州市吴江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2016、2017年被认定的384名新型职业农民中,有251名职业农民得到了社保补助,共计发放补助资金151.109万元。

  三、正确分析,找准不利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制约因素

  一是潜在需求大,但参训率不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都能意识到自身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的缺乏,渴望学习新技术,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习的意愿很强烈。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新技术应用往往需要配套一定的设施和资金投入,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吴江区农副业生产仍然以农户小规模经营方式为主,经济基础薄弱,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下意识地采取回避态度;因此,尽管潜在需求强烈,但是实际参训率不高。

  二是培训主体单一。农民培训供给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目前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依靠省、市级农民培训项目,农业主管部门承担培训任务,由农业条线负责培训或委托相关科研院校进行培训,其他主体因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工作难度大、见效慢等,参与不够积极。

  三是生态环境整治要求严。吴江养殖业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吴江区“三治”要求,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禁养限养区规模化养殖场已全部完成整治或关闭,非禁养限养区区级以上规模养殖户796户,目前已完成整治关闭762户;太湖一级保护区统计在册散养户共247户,也全部完成了综合治理;同时还全面开展太湖围网清理拆除和池塘标准化改造,这都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是土地租期制约因素大。目前吴江大部分生产大户承包的土地存在租期偏短的问题,特别是东部水产养殖承包户,一般租期只有2年,租期的限制,也制约了他们加大投入或引进新品的意愿,短期行为较明显。

  四、精准施策,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依据全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做好吴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营造氛围加快吸引各类人才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吸引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创业者、返乡农民工这些人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使他们成为一批具有高学历、有文化、懂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二是完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四位一体”培训制度,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多元培训体系,提升职业农民专业化水平,提高培育成效。2019年吴江区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1000人次。

  三是加快职业农民认定。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管理办法,加大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促进全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特色、出成效。2019年计划认定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200人。

  四是支持农民创新创业。推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利用现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联合大中专院校和专业化组织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培训辅导,提高农民创新创业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激发农民的创新创业潜力。

  (吴江区“两会”杨晓容)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竹辉路158号

电话:0512-65732776(老促会)、0512-65153675(基金会)

邮箱:

版权所有:苏州市老区开发(乡村振兴)促进会、苏州市社会帮扶基金会

苏ICP备19052090号-3

苏公网安备32050802012014

苏州社会帮扶网官方网站

苏州三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