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党员的红色记忆
——访苏州高新区新四军老战士张忠良
浏览量:890 创建时间:2019-10-22 15:47:53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访了革命老区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新四军太湖游击队老战士张忠良。他家坐落在镇湖街道市桥头小镇西北部,三楼三底一幢普通民宅,客厅里挂着毛主席像。张忠良虽已97岁高龄,却依然容光焕发,思维清晰,侃侃而谈,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他参加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同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红色记忆;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他留在家乡,搞土改,建小乡,创办乡供销合作社、组建镇湖运输管理站,忙忙禄禄,埋头苦干,直到离休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他深爱家乡,对镇湖街道未来发展的美好幢景和期盼。这位德高望重、饱经风霜的革命老人,爱党爱国、英勇无畏、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的高尚品质,使我们深受教育。
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
张忠良,1923年出身于镇湖市桥头小镇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故父母给他取名叫张阿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张阿二9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11岁那年父亲又撒手人寰,兄弟三人成了遗孤,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依靠。为了活命,他只得到寺桥头镇上一家理发店做洗头工、当学徒。
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统治,在苏南地区调集大量日伪军开展“清乡”运动,镇压抗日民众。7月28日,新四军五十二团参谋长胡品三、二营教导员薛永辉带领部队,打着“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番号,在中共地下党的配合下,渡过太湖,分兵进击日伪军寺桥、东渚据点,全歼寺桥伪军一个中队,缴获机枪1挺、步枪100余支,打破了日伪通过“清乡”建立“模范区”的梦想,同时为建立苏西游击区奠定了基础。9月,中共地下党员胡云翔来到镇湖寺桥头,以挑货郎担为掩护,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张阿二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地下组织“兄弟会”。11月,胡云翔任中共阳西区委书记,张阿二为其当通讯员,以下乡剃头为掩护,负责胡云翔与县委之间的联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5月,日伪军对苏西地区实施第四期“清乡”,张阿二被调到邓尉区,跟随副区长黃惠群在光福、藏书、胥口一带开展反“清乡”斗争。当时,敌人一方面派出大批部队进行梳篦式搜剿,另一方面收罗一批汉奸,四处探察新四军的活动,造成中共苏西县委太湖游击队活动十分困难,斗争异常艰苦。组织上多次派张阿二参加秘密集训,提高军政素质。一天集训时,中共太湖县委书记兼太湖游击支队政委薛永辉,拉着他的手了解情况,并要他把自己的姓名改成张忠良。薛永辉说:“取名‘忠良’,意在尽忠报国,让百姓都过上良好的生活。同时改名亦利于开展地下工作。”从此,张阿二正式改名为张忠良,并一直延用至今。
这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张忠良从香山来到潭东,看见汉奸陈某正在湖滨勒索渔民。他到潭西后向黃惠群报告此事,并历数了陈某为日寇送情报、欺压百姓等罪恶。太湖游击队决定除掉陈某,为百姓除害。张忠良和王小男两人接受任务后来到潭东村,得知陈某正在自己开的鸦片馆里抽大烟。张忠良立即冲入烟馆,将他击成重伤,一个月后毙命。7月,日寇设在光福检问所内一个姓高的汉奸来到潭东,逼着群众向日寇交柴草。张忠良和王小男又奉命守候在路边的大王庙内,当场击毙了高某。这两件事震慑了驻光福据点的日伪军,也在潭东群众中树立了太湖游击队的威信。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和中共太湖县委大部分军政人员奉命渡江北撤,留下30多人组建中共太湖县留守处和武装工作队。薛永辉任留守处主任兼武工队队长,张忠良担任其警卫员,分别在西华、光福、东渚、金墅、阳东等地开展地下工作,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清剿和残酷镇压。国民党出动其王牌军二0二师青年军进驻苏西地区,与地方保安队一起实施“联保连坐法”,抓捕共产党人。苏西留守处主任兼武工队长周志敏、苏西武工队浒关金墅组组长秦大刚等一批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军警抓捕枪杀。
太湖县武工队为避敌锋芒,经常宿营于山林、坟丘之间。1946年夏末的一天,薛永辉、张忠良、钱锦南等在光福窑上被敌人包围, 4天没有进食。身为警卫员的张阿二,看到薛永辉和其它同志已饿得没有一点力气,十分焦虑。他向薛永辉提出,由他冲出重围下山去搞点吃的。薛永辉同意后,他乘着夜色翻山到潭西,买来一篮团子。敌人包围、搜索了几天一无所获,只得灰溜溜的撤离了窑上。
中共太湖县武工队,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南国统区唯一的一支武装力量。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严峻形势下,武工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坚持不懈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逐步恢复了地下党组织活动,在光福地下党员范济春的帮助下,先后吸收了王哲纯、许道逵、王道伟、张祥元、顾国华等一批知识青年加入党组织,通过举办俱乐部、茶馆、球队、剧团、夜校、印发秘密刊物等多种途径,组织群众开展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斗争,对国民党区、乡、镇长开展统战工作,组织各类进步人士开展反蒋爱国民主运动,迎接全国解放。
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尽心尽力建设家乡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根据上级党组织和军管委的安排,张忠良等太湖县苏西地区武装工作队同志,分配到全县各地筹建地方政府,张忠良主动要求留存家乡西华。5月初中共吴县委和人民政府成立,并在浒墅关西陵堂(江苏省蚕桑学校礼堂)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月1日西华率先成立镇政府,张忠良负责新政府的安全保卫工作。10月撤销西华镇政府,建立镇湖、青龙、山湖三个小乡政府,同时建立乡党支部。
1950年,张忠良28岁,因为参加革命斗争,他错过了最佳结婚年龄。然而,无巧不成书,同样因为参加革命斗争而错过最佳结婚年龄的金墅女青年周惠英,也没有结婚成家,从而上演了“红色友情终成眷属”的喜剧。周惠英是革命烈士秦大刚的表妹,她热情奔放,爱憎分明,从小接受秦大刚等地下党员的教育,经常活跃在无锡到金市的交通线上,是苏西太湖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在革命斗争中,张忠良早就认识了比自己小三岁的周惠英,他深爱着这位勤劳、热情、大方的姑娘;同样,周惠英对张忠良的印象也很好,她对这位默默无闻跟随首长身边,时刻听令、严肃英俊、果断勇敢的性格十分钦慕。全国解放后,一次偶然机会,张忠良见到了周惠英,当谈起个人婚姻大事的时候,长期埋藏在两人心中的红色友情,终于得到了倾泄。1950春,张忠良和周惠英办理了结婚手续。
1950年6月,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8月间,国务院颁布了《农民协会组织法》、《人民法庭组织法》和《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等文件,明确了土地改革的政策和法律。1951年1月,张忠良配合县政府土改工作队进驻镇湖各自然村,进行宣传发动,3月土改工作全面展开。具体分三步:一是逐村逐户摸清田亩数,核定参加土改人口,召开各种会议宣传土改政策、法律,发动农民对剥削阶级斗争。二是根据农户拥有的租田、自田面积和生产工具,自报互评,划分、评定阶级成份。三是根据评定出来的阶级成份和土改人口,重新对土地和财产进行分配,将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分配给贫雇农。经上级政府审核,镇湖三个小乡核定地主25户、富农27户、中农555户、贫农1812户、雇农383户,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911亩,房屋85间,财产、粮食等依法没收,部分生产资料归集体,土地、房屋、粮食分配给贫雇农,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了翻身得解放。
之后张忠良一直在镇湖乡政府工作,亲历了互助合作、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人民公社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土改工作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但部分农民由于缺乏耕畜等生产工具和劳动能力,被迫出让土地,产生两极分化苗头。1953年,镇湖乡政府积极推广邢旺村亲帮亲、邻帮邻,建立季节性生产互助组的做法,当年全乡共建立临时性拌工互助组86个,入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80.3%;建立常年性生产互助组35个,入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8%。1954年到1956年,开始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先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初级社,接着开展并社、扩社,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把土地收归集体所有,把耕畜、水车、农船等大型生产资料折价入社,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社员实行集体生产,以完成劳动定额记工分,年终统一结算分配。社长、会计等管理人员及各生产组组长、会计实行民主选举,由上级机构任命。1957年全乡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高级社,初步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开展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镇湖乡建立了隶属于吴县手工业合作社的铁器、木器、竹器三个生产合作组,建立了乡供销合作社和集体商业合作社,为后来的乡镇工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1年,张忠良负责筹建镇湖运输社,当年成立了拥有11艘木船、75吨船皮的运输队,开办了镇湖至光福的轮船航班。1965年改为镇湖运输站。1972年镇湖至苏州的县乡公路通车,成立镇湖交通运输管理站。之后,张忠良一直在镇湖交通运输战线工作,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于镇湖的交通运输管理事业,直到1983年办理离休手续。
古稀之年幢景未来,对家乡发展充满期待
张忠良所在的镇湖街道,地处苏州古城区以西30多公里的太湖之滨,是太湖中的一个半岛。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刺绣产业的传承和发展,使其成为著名的“苏绣之乡”。张忠良深爱着这片土地,也深爱着这里的人民。他曾经多次放弃了县公安局、县交通局领导请他到城里工作的机会,坚持留在乡里,与当地群众一起建设家乡,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面貌。
张忠良介绍过自己的情况后,高兴地对我们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镇湖纳入苏州高新区以来,这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特别快。苏州城里过来的太湖大道快速路、有轨电车直达镇区,每个村都通了宽畅的柏油路,沿太湖环湖公路全镇贯通,1000多户农民住进了现代化小高层,镇区道路绿树成荫,四季有花……这里就像一个大公园。”
张忠良接着说:“如今我的愿望基本实现了。不过我听人说,为了保护太湖水质,沿太湖的地方都不能办工厂、搞工业。我们这里三面环太湖,不能搞工业怎么发展经济?革命战争年代,镇湖老区人民为支援新四军太湖游击队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作出了重大牺牲,现在还在为保护太湖水质作贡献。党和政府要多关心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
这位革命老人,古稀之年还在幢景未来,关心家乡建设,使在场的人都十分感动。随同我们走访的镇湖街道负责人马良说:“请老人家放心,党委、政府一定会正确处理保护太湖水质和发展地方经济关系的,并且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马良介绍说,2018年镇湖街道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发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苏绣小镇建设有新进展。陆续完成了中国刺绣艺术馆改造提升和绣品街外立面改造样板示范工程,小镇客厅一期建设全面启动,相继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和苏州刺绣精品香港特展,参加了广交会、京交会、创博会,姚建萍、邹英姿成功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绣小镇获评全省优秀小镇。
生态旅游特色亮点多。依托得天独有的生态环境和深厚悠远的人文底蕴,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苏州)房车露营大会和全国钓鱼锦标赛,组织开展CCTV4走进贡山岛、苏州广电黄桃采摘萌娃稻田欢乐游直播活动。2018年,镇湖太湖湿地公园和绣品街接待游客达115万人次,带动了刺绣工艺和服务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镇村河道全面落实河长制,镇级河长年巡河160余次,村级河长巡河400余次,整改处理水体环境问题300余处,清理疏浚河道5.5公里,关闭散乱污企业(作坊)13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民生保障同步提高。全年兴办公益招聘会4场,提供岗位近2000个,兴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0期,区域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除;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已完成西京、山旺、市桥等村6个简易停车场建设,完成了大新桥绿化和东城花园老旧小区改造;惠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放映数字电影153场,开办书场190余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0余次;社会救助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发放低保救济金218万元、各类优抚金99万元以及尊老金、长寿金45万元,基本做到老有所养、困有所帮。
听了马良的介绍,张忠良老人会心的笑了。
(苏州市和高新区老促会 陈士林、沈志良、范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