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的利用
——编辑《吴江区红色资源汇集》的感悟和建议
浏览量:609 创建时间:2022-12-19 09:55:36
吴江区老促进会从2021年6月起,按照省老区开发促进会的要求,对全区的红色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并编辑出《吴江区红色资源汇集》,印刷3000册,将该书分发到全区各镇和街道基层党组织和中小学,作为党员教育和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还作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的本土教材,并进入机关部门宣讲,扩大了红色资源的作用和影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认识了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的重要性
按照省老促会的文件精神,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是指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在这段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革命故事、革命传说、革命文艺,具有感召力和时代精神的文化遗产,包含革命精神、革命道德、革命传统等。根据吴江区老促会一年的来的普查、调研和编纂,对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的界定更加清晰,她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2021年这百年期间,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活动、革命故事、革命文艺、革命人物,她与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共同组成红色资源。
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革命特色。从编纂《红色资源汇集》实践来看,吴江的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中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开展的革命活动,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故事,新中国的建设功臣,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使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从事的各项革命活动,不仅对本地来说,是一份宝贵的革命遗产,也对中国甚至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能让我们知道,我们将向哪里去。
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具有珍贵的存史价值。吴江区的一些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中的照片、手稿、活动纪录等,不仅是当地革命历史重要的资料,也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的重要史料。通过这些史料,可以让后人明白共产党人的初心,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历史共识。用事实说明真理,用案例得出结论。保存和用好这些史料,就能明白我们从哪里来。
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吴江区的一些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中的革命故事、革命活动,虽然有些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尘封在历史档案中,但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每当人们回忆起,或是进行宣讲时,胜过任何的泛泛而谈,能让人热泪盈眶,从中汲取力量。正是这些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传承了中国革命的理想信念,让一代代人不忘先驱,铭记初心;让人们明白,革命先烈、先驱和先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的挖掘保存利用,也是对革命先烈、先驱、先行者的告慰。无数的革命先烈、先驱、先辈,为了革命事业,他们贡献青春,甚至生命。有的人做隐姓埋名人,做惊天动地事;有的人贡献青春献生命,献了生命献子孙;有的人放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投身到艰苦的事业中去;有的人毁家纾难,投身革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门槛上,我们更要记取他们的丰功伟绩,铭记他们的历史功勋,正是有了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才能今天中国之强盛,这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最好的告慰。
二、了解和掌握了吴江区红色资源的概况
根据普查,吴江区的红色资源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革命传统故事。中共吴江县独立支部和中共吴江支部的成立,以及开展的革命活动,前者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在吴江成立的中共党组织,后者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在严墓(今桃源镇)农村成立的党组织及开展的革命活动;中共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萧楚女,在吴江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等;抗日战争时期,吴江县平望镇人沈月箴(柳亚子称她为“吴江花木兰”)在中央特科领导下,在吴江开展情报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同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处理家事的4 封信件,其中2封是中财委办公室(秘书室)先后写给吴江县长的,一封是吴江的回函,另有一封是陈云于1972年8月23日亲笔回复吴江县松陵镇革委会的信。4封书信内容,是陈云同志谢绝吴江县政府对他胞姐陈星(陈解放后定居在吴江)的照顾,体现出陈云在处理家事方面的高风亮节。
二是吴江的四个红色故事。吴江人柳亚子从追随孙中山到支持拥护共产党,成为他一生不变的信仰,他与毛主席诗文唱和,表达了民意,也是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正面宣传,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吴江人费孝通的美美与共文化自觉。费孝通以学者身份,参与到近现代中国社会改造与发展之中,立德、立功、立言,堪称学人楷模。在其9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始终不忘家乡,不忘祖国,真正地实践了“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费孝通墓碑文)。他提出“美美与共”的16字文化自觉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人类发展提出了一条可实现的路径;程开甲和杨嘉墀成为“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程开甲是吴江区盛泽镇人,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自1960年以来的数十年间,先后主持进行地面、地下、空中核试验30多次。不仅在组织和指挥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参与许多与关键技术有关的研究,并作出重大贡献。杨嘉墀是吴江区震泽镇人,是我国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参与并领导导弹和原子弹自动测试系统和人造卫星控制系统等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作出重大献;颜红英:《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中的主人翁。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张《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着,这是1949年4月,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健东,在长江岸上抓拍到的一瞬间。照片中的“长辫子”姑娘,就是解放后一直定居在吴江菀坪,2022年仍然健在的颜红英。
三是吴江的红色地名。2021年,苏州市地名办等5部门组织制定《苏州市第一批红色地名名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从地名视角展现百年芳华,礼赞党的辉煌历史。吴江区共有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张应春烈士墓、柳亚子故居、开弦弓村4个地名入选,这也是吴江区首批红色地名。
四是吴江的两组红色档案。2021年江苏省档案馆开展评比红色档案活动,吴江区费孝通 26 访江村照片和张应春烈士照片两组档案,入选“省百件红色珍档”,前者完整纪录了费孝通在吴江开展26次江村调查历史瞬间,后者则是纪录了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区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应春(1927年4月牺牲于南京,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生平事迹陈列)的9张珍贵照片,这两组档案均珍藏于吴江区档案馆。
三、发挥好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资作用的几点建议
对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的挖掘、保存、宣传,任重道远,对它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挖掘和总结的领域还有很多,保存的方法有多样,宣传的形式更可以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建议:
一要与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一样重视。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产生并留在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它与物质形态红色资源一起组成了珍贵的红色资源,在普查宣传物质形态红色资源时,也应该同样重视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这才能原原本将本地将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二要做好普查和总结。在普查的基础上,可以与物质形态红色资源一起编纂图书,也可以单独编纂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图书或画册、照片集,还可以按中小学生的认知程度,编纂小学和中学版的图书,作为校本课程。可以参照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和利用的形式,制定不同级别的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甚至可以指定宣讲传承人,在地方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建设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馆,全面系统展示本地的红色资源,打造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丰富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县级以上行政单位,特别是革命老区,可以建设综合性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展示馆。
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以其内容创作文艺作品,以文艺的形式向群众宣传,让群众通过阅读或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吴江区老促会曾以吴江区5大红色故事为题,为全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其它一些部门党组织作专题报告,这些家乡人的红色故事很感人,也很教育人。还可以举行讲红色故事大赛、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绘画、摄影等群众性活动,通过群众的参与,传播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发挥其作用。
(吴江区老促会 杨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