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为新中国的诞生架设了空中桥梁
浏览量:687 创建时间:2021-10-14 10:10:09
今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雨征程。在这一段具有史诗般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一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消息:如三大战役胜利捷报、“七届二中全会”政策宣读、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等都是通过设在河北省井陉县矿区的那几座高高的发射天线,传遍全中国,传向欧洲、太平洋……这是一段令人无比激动和骄傲的历史,而实现这些伟大消息的成果传播,都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从苏南小城常熟走出的我党复合型人才——李强,他是新中国广播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也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无线电台的创始人。
李强
李强,原名曾培洪,1905年出生常熟。1925年,他参与“五卅”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李强领导创建了常熟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中共常熟特别支部。1927年11月,党中央从武汉迁到上海后,鉴于当时白色恐怖的威胁,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特科。中央特科设立了四个科,其中四科为交通科,科长就是李强,主要负责无线电通信,周恩来把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的任务交给了他。
中共中央第一个秘密电台旧址今上海延安西路420弄(原建筑已拆除)
1928年10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李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上海石库门房子里成功组装了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并和张沈川等人在上海创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首部电台。从此,红色电波传播千万里,中共中央和各个革命根据地建起了一条条空中连线。仅有20多岁的李强实际上成为我党无线台最早的负责人,为中共无线电通信及广播事业立下了奠基之功。
1931年,顾顺章叛变,给上海的党中央造成巨大损失,早期负责情报工作的同志被迫转往苏区。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李强奔赴苏联。在苏联6年的时间里,李强由一名中共党政领导干部变为颇有成就的无线电专家。从事无线电理论研究仅一年后,他用英文写出《发信菱形天线》,在苏联无线电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苏联科学界将他的研究成果命名为“李强公式”,苏联通信科学院将他从工程师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苏联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
中文版《发信菱形天线》
也正因为这一成就, 1950年,他论文在《电信建设》专刊上重新发表,并被授予“范旭东纪念荣誉奖章”。1955年,因在无线电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杰出成就,李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也就是后来的院士,成为第一批院士中唯一的老资格革命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强从苏联回到延安,依据中央的安排,先后任延安军工局副局长、局长,为我党的军工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1944年,他荣获“边区特等劳动模范”的称号,毛泽东主席还为他题词“坚持到底,为李强同志书”。
1947年3月,蒋介石纠集34个旅,由南、西、北三面向陕甘宁解放区进攻。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后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中央转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从延安到瓦窑堡,再到太行山麓的涉县、最后到河北平山的西柏坡附近。
当时,党中央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宣传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向国内外广泛地传播出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转移到太行山后,虽然仍在继续播音,但发射功率较小,远地收听困难。为了配合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当务之急是用最快的速度抢建起一座新的大功率广播电台。为此,中央拨出黄金六百两支持建台。刘少奇和朱德向李强布置了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建造短波广播发射台的紧急任务。
1949年军委电信总局成立,李强任副局长的相关报道
李强又一次和他钟爱的无线电事业走到了一起,任中央军委电讯总局副局长。李强接受任务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勘察新台址,最后选定河北井陉县矿区,当时播音室设在窟窿峰村,发射台选定建在天护村。李强领导制定了天线建设方案,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白手起家,建起电台,运用“李强公式”,使电台具备短波发射能力,电波能够覆盖南京、上海等地区、可定向向美国、欧洲、南京等地播发信号,成为我党无线电史上的一个创举。
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天户村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在发射台建立前后的半年里,中国的政局出现了巨大变化,仅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就歼灭了国民党的150多万部队、一个个的捷报通过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播送出去,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的广大军民,也震撼了世界。也是通过这个电台,还连续播出了身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写下的《将革命进行到底》《评战犯求和》《关于时局的声明》等历史篇章。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新华广播电台的声望愈来愈高,播出的消息被国内外当作最新战况不断报道。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它堪称“功勋电台”。
1949年军委电信总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右三为李强
1949年4月,南京解放,李强受命接收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6月初,他来到上海,又承担了电信接管工作。6月5日,廖承志和李强被任命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正、副处长,李强负责电台与天线设备的制造。7月18日,李强进入北平。这时,廖承志已调往侨务办公室,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工作由李强主持。就在这时,军委电信总局承担了一项永载史册的重要工作——开国大典的通信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电信和广播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官员,李强领导并直接参与了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那里面传出的将是一个民族从此站起来的政治宣言,是一个将长久地定格在世界上空的历史声音,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但李强手头的设备很落后,一部分是从有关商店、公司租来的,又从部队调来一些他们新缴获的扩音器。这种扩音器有9个小喇叭,所以大家称之为“九头鸟”。李强回忆说——
“1949年9月,我带着技术人员在长安街沿途拉线,9月中旬开始试播音。不料却引来许多意见,说他们的广播声音太大,干扰了沿街单位、部门的日常工作。于是他们又努力改进,将一些器材重新调配。10月1日这天,我一大早就赶到天安门城楼上调试,效果不错。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一开机器,我大吃一惊,扩音器竟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噪音。我们判断是机器与外界的音响发生了共鸣。广播局的一位集同志急中生智,急忙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在了麦克风上,噪音果然没有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这时,开国领袖已经登上天安门城楼,群众向领袖欢呼,此时李强则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与立于城楼正中的那架扬声器相连的各台无线电设备上。他仔细地听着那里面传出的音质、音量、音色。毛泽东走向话筒,随即,李强和在场所有人都熟悉的那洪亮的湖南口音通过话筒向全世界传出了一句最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李强出色完成了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护音器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他出任新闻总署首任广播事业局局长,同时还担任邮电部无线总局局长、电信总局局长。随后,李强指挥建设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国内外广播的发射台,其中251米的发射台是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物,这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40千周发射台。此时,由于中苏贸易谈判的急切需要,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决定调他到外贸部任副部长,兼驻苏联商务参赞。从此,李强离开了他熟悉的广播事业,开始了长达29年的外贸工作生涯。
从石库门的秘密电台到天安门城楼的伟大宣言,李强在红色电波的工作中亲历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无线电通讯及广播事业,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纪元的开启!
作者:常熟市地方志办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