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承载长三角一体化 使命任务的探析
浏览量:497 创建时间:2019-08-07 10:08:25
这次参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专题培训班,收获很大。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老师的授课和同学的讨论,结合学习《纲要》,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开阔了眼界,开放了思路,对“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有了更全面和更直观的认识,结合单位工作,对苏州农业承载长三角一体化的使命任务做一个浅显的探析。
一、对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农业的定位认识
“三农”工作一直是党的工作重心。苏州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经济社会发展成绩骄人,苏州农业也是一直以领跑者的形象示人。今天,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认识、定义长三角一体化的苏州农业,决定着苏州农业的发展方向。苏州农业与上海、浙江、安徽和本省的苏北包括苏南相比,都显现出其独特性。上海与苏州相比,少大湖;浙江与苏州相比,有大山;安徽与苏州相比,多大田;苏北与苏州相比,缺要素支持;苏南其他地方与苏州相比,逊农耕文化。所以,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苏州农业不需要像金融、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去承接上海的外溢,或者去辐射其他地方,坚持差异化、保持特质化才是苏州农业的发展方向。首先是都市农业,苏州与上海一样,城市化进程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迅猛,农业在GDP的比重都只有2%多一点。其次是现代农业,苏州与上海一样,农业的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夯实,生产精致高效,社会化服务程度高。再次是生态农业,农业和生态功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将更加突出,农产品要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苏州毗邻上海,单从饮水来讲,无论是长江还是太湖,苏州输出的水的质量始终决定着上海饮用水的质量。最后是旅游农业,长三角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将更加明显,农旅结合将更加紧密,农业的休闲观光旅游功能进一步特显。
二、苏州农业承载长三角一体化的使命任务
长三角一体化,既是苏州的机遇,也是苏州农业的机遇。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农业的定位认识,我们可以跳出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等固有思维束缚,坚持差异化、保持特质化,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负责担当的精神规划发展苏州农业,书写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农业华美篇章。
一是要打出“水墨江南”名片。苏州有许多“名片”,每一张都光芒夺人,然而,正是多光芒反而无法突出中心,苏州就缺少一张最耀眼的宝石般的“名片”。苏州以太湖为巨大的留白,以水城、运河、园林、古镇、石桥、苏绣、吴侬软语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水墨江南”图,“水墨江南”仿佛就是为苏州量身定制的。但苏州有两个坎过不去,一是杭州,二是无锡。杭州,白居易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无锡,郭沫若题写“太湖佳绝处”。这让苏州缺少以“水墨江南”自居的自信。然而,与杭州比,苏州离长江近,江南名符其实;与无锡比,太湖的三分之二多属于苏州。所以,苏州抢注“水墨江南”这个“商标”是有足够的底气的。而苏州乡村就是“水墨江南”图里最有灵气最有活力的元素。苏州乡村是苏州农业最厚重的载体,没有苏州乡村,苏州农业就毫无特色可言,要把苏州乡村建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独一无二的稀缺品种。防止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同质化。苏州乡村建设坚持长远规划不动摇,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结合“三高一美”(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美丽生态牧场)、共享农庄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结合做好农房更新、垃圾分类、河道整治、“四好农村路”、广电信息等工作,精准合理投向资金资源,做一件像一件,做一件成一件,把苏州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并且就是苏州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把古村古井古宅古树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起来,把乡村名贤和乡村故事传说有效地植入进去。苏州有“人间天堂”美称,我们要有历史情怀,保持历史耐心和定力韧性,从容建设,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把苏州乡村特有的农业景观、居民风貌和乡土文化展现为农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下乡情的大公园,展现为市民心中向往、舒心游乐的后花园,展现为游客眼中水墨江南烟雨江南的经典“活化石”。
二是要探索都市农业模式。苏州大市与区(市)之间、各区(市)之间分布均匀合理,为都市农业提供了理想的空间。都市农业突出高效、生态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所以,苏州农业产业布局要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的要求,坚持“四个百万亩”不动摇,坚持轮作休耕和生态补偿,从严控制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学农药、化肥施用总量,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绿色农产品比重,引导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探索引进第三方检测,着力提升农产品检测项目和检测频次,增强源头质量安全隐患预警能力。大力发展共享农庄开展“特色农业+乡村民宿”,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有效盘活闲置农房及宅基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深度融合,把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的要素有效地体现出来,把乡风乡俗特点体现出来。
三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长三角一体化的苏州农业,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探索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苏州要以资本、人才优势,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农业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挂牌上市。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有效提升农业精准化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推动农业大数据建设。苏州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以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滴滴农机、VR农机平台,建设“智慧农机”,实现农机的实时位置探测、作业核算。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互联网+农机”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实现小农户大服务。
四是要承载农耕文化使命。苏州特有的农产品品牌是苏州人舌尖上的集体记忆,不能失传,也是苏州农产品区别其他地方的重要标志。农产品差异化发展既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本质要求,也是苏州农业特有的竞争优势。要千方百计搞好“苏州种”的种资源保护工作,整合地产优势农产品,争创地理性标识、区域性品牌和地域性商标,大力发展优质稻米、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苏太猪、湖羊、水八仙、碧螺春茶、枇杷杨梅等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苏”字号精品特色农业品牌,把“苏州种”传下去,把“苏”字号打出去,让苏州农耕文化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标识。 (作者系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