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区精神

用心讲好沙家浜故事 促进老区旧貌换新颜

浏览量:438    创建时间:2022-11-23 15:38:04

编者按:2019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老区精神”位列其中。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多渠道向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宣传革命老区精神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苏州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组织“老区精神”论文撰写活动,邀请各市区老促会以“老区精神”为核心,编纂主题论文,反响热烈,现刊发以供学习参考。


用心讲好沙家浜故事 促进老区旧貌换新颜


常熟是有着光荣斗争史的革命老区,人们熟悉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所取材的抗战故事就发生在常熟,因此,“沙家浜”也就成了常熟人民所喜爱的家乡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以来,常熟人民对锤炼于烽火岁月的优良传统和老区精神富有深厚感情,作了许多铭记历史、颂扬英雄的宣传教育工作。1995年4月10日常熟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成立,对常熟的革命历史、传统、精神的价值与意义作了不间断的研究,为弘扬、传承、践行老区精神,持续促进老区旧貌换新颜而守正创新、踔厉前行。

一、沙家浜的红色历史源远流长,是革命老区精神的生动见证。

1926年2月11日,常熟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从此常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英勇无畏的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时期,常熟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中虽屡遭破坏和损失,但作为共产党员始终坚定信仰,寻找一切机会坚持斗争,百折不挠,可歌可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熟是苏南东路地区最早建立由中共常熟县委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最早开辟抗日游击区,最早建立人民抗日自卫会,最早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常熟为中心的苏南东路地区的抗日斗争轰轰烈烈、快速发展,犹如在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区楔入一把锋利钢刀,敌人因此极为惶恐。1941年7月,日伪纠集重兵对常熟实施残酷“清乡”,致使抗日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为保存抗日有生力量,按照上级指示,在常熟坚持反“清乡”斗争的抗日武装和领导干部分批突围,并于同年底至次年春分批返回常熟。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工作,地方党组织逐步恢复,投敌事伪的反动分子得到镇压,群众的抗日斗志得以振奋。至抗战胜利时,常熟已恢复党组织34个,有党员229名;建立了4个带有政权性质的区行政办事处和拥有120人枪的武装工作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中,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武装工作队在敌强我弱,国民党军队的反复“清剿”中进行顽强拼搏,在人民群众的支持掩护下,以各种形式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迎来常熟解放,千年古城重获新生。据统计,自1927年4月常熟第一个共产党员牺牲,至1949年4月的23年间,牺牲的革命烈士达749名,年均牺牲接近33名,遭受的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数。常熟人民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是以“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为核心的老区精神的生动诠释。

二、沙家浜的红色宣传四季常青,是革命老区精神的鲜活教材。

作为革命老区,无论常熟人民,还是在常熟坚持抗日斗争的新四军老战士都对那段军民团结、携手抗战的艰苦奋斗史怀有深厚感情,时间愈久,记忆愈深,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建馆办展讴歌宣传血与火的历史。作为当年为保护东路抗日火种、掩护伤病员养伤并为建立新‘江抗’作出重大贡献的横泾(即后来的芦荡乡、沙家浜镇)人民,为了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早在1971年5月就通过征集革命文物文史,建办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同年11月易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50多年来,该陈列室数次改名,又多次改陈扩建,建筑面积从几十平方米扩展到4500平方米,最终定名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2001年6月,该馆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等中央领导和当年的新四军指战员、伤病员纷至沓来,寻访旧战场,重温鱼水情。经过数十年建设,纪念馆展陈的史料日益全面详实、各种展品愈加丰富,布展方式不断更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年接待参观者最多时达200余万人,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参观者仍在60万人左右。如今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已成为展示那段在险恶环境中坚持艰苦斗争历史的载体,军民鱼水深情的见证,宣传革命老区精神的阵地。

寻访交流促进老区精神的传承接力。常熟老促会要做的工作很多,有“三农”调查、为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为生活贫困的赤色群众纾困解难、发动基层老促会为贫困地区孩子们募捐图书、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等,尽管工作繁忙,但一刻都没忘记对老区精神的传承,认为这是一项铸魂立德的育人工程、薪火相传的基因工程,且必须从青少年抓起。2021年4月26日,常熟老促会与常熟理工学院商学院的同学们联合开展“砥砺百年 红色寻访”活动,通过参观中共常熟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中共常熟党史馆)、常熟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诞生地(“民抗”纪念馆)、常熟第一个人民抗日自卫会诞生地(常熟人民抗日自卫会纪念馆)并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大学生们谈了各自的深刻感悟:认识到常熟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与百年建党史悉悉相关,革命老区精神在常熟的生动体现,也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常熟的生动实践,抚今追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不珍惜、不奋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就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常熟老促会的同志们与同学们作了讨论交流,指出,沙家浜人民救护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并非出自单纯的侠肝义胆,而是来自党组织的多年教育和对共产党宗旨使命的坚定信念,对救护伤病员就是保护抗日火种、保护抗日根据地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虽然,沙家浜的地名是一镇所有,而沙家浜的故事和故事里的英雄人物却绝非一乡所有,类似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在常熟的乡乡村村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这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的拥护与爱戴。沙家浜故事——革命老区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一部鲜活教材。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沙家浜,不要忘了老区精神,不要忘了党的百年奋斗史和伟大建党精神。

常熟老促会还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中小学校,向同学们宣讲革命斗争故事,分析家乡巨变的缘由和老区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鼓励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争当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沙家浜的红色基因世代绵延,彰显常熟老促会的使命担当。

为了使沙家浜的故事常写常新、常读常新,永远充满时代活力,新中国成立70多年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常熟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领导下,在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以史育人、薪火相传上做了大量工作,《中共常熟地方史》《常熟革命烈士传选编》《群英谱》《红色记忆——中共常熟百年档案图集》《红色印迹》等诸多红色图书相继出版;广泛征集革命文物;普查和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坚持不懈以各种方式做好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大文章。至2021年,常熟已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八次被评为“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党的十八大以来,常熟老促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的指示精神,为讲好沙家浜故事、宣传老区精神着力做好三件事。    

精心组织写好一部史书。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老促会于2017年6月下达了编写《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任务,根据省老促会部署,常熟老促会于同年底启动史书编著工作。为保证史稿质量,除驻会同志凝智聚力外,还专门聘请党史办退休和在职的专家学者参与编著工作,使质量和进度得以保证。经一年半潜心细作,25万字的《常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于2019年9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全省最早问世者之一。2020年经专家评审,该书被江苏省老促会授予特等奖。有专家指出,该书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记载红色历史、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好书,读一读这本书不仅帮助我们慎终追远、牢记使命,更激励我们振奋精神、励志担当。

常熟老促会并不满足于史书的出版与获奖,而是更在意如何发挥史书作用,真正让老区历史、老区精神、老区变化深入人心、深刻感悟,尤其是让广大青少年都能通过读《常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而进一步培育爱党爱国爱老区的情怀,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于是,老促会又将史书送到常熟的大、中、小学校,通过赠书、读书、征文等活动,让老区精神得到传承,让红色基因植根心灵。

坚持不懈编好一本刊物。由常熟老促会编印的工作通讯《常熟老区》,既及时传达上级老促会的工作精神,部署指导面上工作,又报道各镇、街道老促会的工作信息和成果经验,发挥交流、启迪、促进的作用,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经常刊发介绍红色历史、颂扬红色精神的专题文章,如《亦爱庐,常熟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这里诞生》《探访中共常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联珠洞》《新四军后方医院转战沙家浜调查笔记》《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在塘桥村成立》《常熟徐市地区教师投身抗战的斗争故事》《革命先驱石楚材》《黄草荡革命风云》《常熟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一个老区农村党支部的使命担当》……常熟老促会认为,当下参加老促会工作的同志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了解不深、研究不透,因此经常刊发此类文章有学好历史、耳提面命的作用,通过学习家乡的红色历史和亲身经历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史,就会使自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做好老促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

满怀深情做好红色调研。常熟老促会成立27年间,对各镇、街道的红色遗址、红色文物一直予以高度关注,认为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遗存是革命老区的历史见证和生动教材,必须做到宣传好、保护好、利用好。2021年,江苏省老促会下达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的通知》,常熟老促会闻风而动,通过制定工作方案、与有关部门联手协作,发动各镇、街道老促会对当地的红色资源做好调查核实和登记造册工作。据统计,全市拥有红色资源47处,其中:革命遗址遗迹14处、革命人物故居6处、烈士陵园(墓)8处、红色教育场馆8处、纪念性设施5处、新时代教育场所5处、以烈士命名的行政村1个。根据调查结果,专门编印了《红色印迹一一常熟市党史教育阵地巡礼》一书,做到图文并茂,为各地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精准的参考依据。

红色教育需有创新之举。如何利用好、发挥好红色教育阵地的功能作用,并加以长期坚持,是党史学习教育和老区精神宣传中必然面临的新问题。虞山街道蜂蚁村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一直是地下党开展秘密斗争的基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村两委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建办了“红色蜂蚁革命传统教育馆”,受到当地和周边乡镇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的大课堂,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为了持续做好教育馆的日常管理、维护,并进一步完善设施,为开展长期教育夯实基础,蜂蚁村于2022年初经向社会筹资,建立了“红色教育保护基金”,注入的第一笔资金为50.3万元。常熟老促会经过调研,认为这是一项首创之举,表明蜂蚁村党委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细、做得实,对各红色教育基地具有参考指导意义。此调研材料上报省老促会后,不但得到充分肯定,且向全省作了推荐。

常熟人民对革命老区发展史和老区精神有着深厚感情,他们深知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根本是加快老区建设步伐,及早实现旧貌换新颜。历史已经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间,常熟的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1949年和2020年为例,1949年常熟的地区生产总值0.38亿元、财政总收入0.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31亿元、人均财政总收入10元,至2021年,对应上述数字已分别达到2672.04亿元、595.2亿元、1214.22亿元、65755元,至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更是高达3890.19亿元和237.84亿美元。革命老区精神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精神到物质,又从物质到精神,随着时代进步,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必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当下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常熟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决心为宣传好、传承好、实践好老区精神而再接再励,作出新的贡献。

 

 

(供稿:常熟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沈秋农

                           


老区精神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竹辉路158号

电话:0512-65732776(老促会)、0512-65153675(基金会)

邮箱:

版权所有:苏州市老区开发(乡村振兴)促进会、苏州市社会帮扶基金会

苏ICP备19052090号-3

苏公网安备32050802012014

苏州社会帮扶网官方网站

苏州三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