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乡村振兴

围绕发展主线 抓住两大关键

——吴中区提出2019—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重点
浏览量:400    创建时间:2019-08-07 10:35:46

 

近年来,吴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乡村振兴总要求,以“五个振兴”为总抓手,攻坚克难,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良好开局。201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6.2亿元,村级集体净资产达98亿元,村均稳定收入1341万元。村级净资产超亿元的村(涉农社区)28个,排名全市第一。

在最近召开的吴中区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唐晓东对今明两年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20192020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发展这一主线,紧扣攻坚和改革两大关键,着力强化人才、组织和机制三项保障,充分动员全区上下参与建设,激活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努力开创全区“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一条主线,推动乡村在城乡融合中高质量发展

要始终秉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围绕发展这条主线,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高效发展,在实现农业强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吴中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为苏州农业的转型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完成2.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培育“吴中大米”等一批“吴”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增优质高效果品比重,着力推进设施蔬菜发展,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优化建设特色农产品板块化生产。更加重视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支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到2020年全区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以三大农业园区为突破口、特色基地为主平台,着力培育一批农业科研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绿色农业技术集成等关键技术引进示范,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发展行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清洁生产。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大力培育“起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服务组织,通过社会化服务带动生产规模化。充分依托老农民、培育新农民、发展小农民,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农村发展计划,推动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为全区现代农业高效发展、转型发展夯实基础。

二推动绿色发展,在实现农村美上取得新突破。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既要做好基础性环境整治,又要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风貌的打造,多层次多角度绘就“美丽吴中画卷”的乡村底色。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根据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精神,结合我区区情实际全面铺开。要全面压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落实。到2020年全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和厕所粪污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个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二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随着建设内容的不断丰富,报批流程的愈加规范,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当年度任务转为跨年度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展,区委、区政府根据各地镇村布局规划变化情况和村庄现状实际,及时调整了任务计划,并于今年初同步下达了20192020年度的164个村庄建设任务。各地、各部门务必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问题导向,抢抓时序进度,注重长效管护,确保到2020年底,美丽乡村两个三年行动可以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美丽的答卷。三是着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省、市两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不断完善区级储备库,到2020年,完成5个左右省级和8个左右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新型产业在都市圈村庄逐渐兴旺,让吴中的好山好水真正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三推进共享发展,在实现农民富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要以美丽村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强化产业导入,充分把握各级层面政策利好,适度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重效率、要效益的天然属性,充分挖掘农村闲置房屋、土地潜力,有效引导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真正做到产业发展、乡村繁荣。高起点谋划、特色化经营,带动当地村民大力发展特色民宿、采摘游等特色产业。要以获批省级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精品景点、精品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实现农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生活改善,让农民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二是提升提优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要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形成乡风文明新气象。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推动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最美家庭、最美家长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上山下乡”,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农民群众身边榜样,用乡风文明促美丽乡村绽放新魅力,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效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是做优做实公共服务。要着眼惠民利民,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因地制宜对村庄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小广场、小公园等乡村休闲场所建设。要注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公共产品功能,加快提升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水平,满足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要深化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中心建设,突出“实体网格”和“虚拟网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渗透,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

二、紧扣两个关键,助力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做好广大农民的“贴肉布衫”,这是吴中区乡村振兴工作的硬任务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硬仗,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一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硬仗。要充分总结“263”专项行动好的经验和做法,梳理排定年度挂牌督办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水气土三个“十条”,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为重点,科学严谨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措施、倒排时间、压实责任。要做到一案策,标本兼治,清单销号,以最坚定的决心、最有力的举措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杜绝“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全力护好吴中生态绿色和底色。二是打赢养殖池塘整治改造硬仗。养殖池塘整治改造是一块硬骨头,事关太湖水域生态环境,事关居民饮水质量安全。全区共有5.9万亩整治任务,涉及9个镇、街道。目前池塘整治有标准化改造、退渔还湿、退渔还种等多种形式,各地要尽快梳理现状,统筹考虑产业发展、整治成本、群众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加以推进。不管用什么方法整治,各地必须针对目标任务,定人板块,确保按时完成年度任务。三是打赢脱贫帮困攻坚硬仗。要用“绣花”功夫做好“阳光扶贫”,持续聚焦就业能力提高、因病致贫帮扶、走访帮扶落实,切实构建政策帮扶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困难群众自主增收能力。各地、各部门要把季度走访作为接地气、转作风、惠民生的重要平台和举措,打通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实施四个“帮扶机制,深入推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脱贫工程。通过集中会办、现场办公等形式,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瓶颈,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受益。确保到2020年底,村村集体稳定收入突破350万元或人均超过1000元。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释放乡村振兴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吴中区先后承担了三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全部都在农业农村领域。今年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方面是着力推进集体经济创新转型。2019年是吴中区集体经济创新转型年,既要持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并落实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强势推进村镇两级集体资产全部进入区级平台管理和交易,杜绝体外循环。开展集体资产追缴欠租和村务卡规范使用专项督查,在村级财务收入和支出两头看好抓牢。又要创新开展集中经营管理,设立镇级机构,对村级经营性资产统一开展租赁交易、租金收缴、维护修缮等工作,不断提高村级资产经营效益。另一方面是着力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自获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国家级试点以来,吴中区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将质量提升工作范围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展覆盖到区内所有各类农民合作社,目前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在今明两年的改革试点中,要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落实改革举措,坚持谋划先行、改革创新、激励扶持、人才引育,通过个体做强、群体做大、服务做优、建设做实,推动全区各类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着力打造出一批合作社典型标杆。到2020年底,新创国家示范社2-5家,省级示范社5-8家,市星级合作社10-15家,区级以上规范社占比超60%

三、强化三个保障,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项立足国情农情变化,影响全局、放眼高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贯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理念,在人才、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才能真正推进“三农”全面发展,推动城乡齐头并进,实现整个社会共建共享。

一是强化人才保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要注重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要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维度,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引领发展能力、履职尽责本领和服务群众水平。要修订完善现代农业人才计划,加快农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大力度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要落实吴中区乡土工艺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乡土人才师徒结对、技艺传承等活动,发挥乡土工艺人才在振兴传统工艺和增强乡村产业活力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苏州乡村振兴学堂的教育培训载体作用,大力开展乡村干部实务培训,为打响苏州乡村振兴品牌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把“三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督促。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党建“二十条”,大力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和“环太湖党建带”建设。扎实做好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着力提升新一届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能力。

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在工作机制上,严格落实乡村振兴逐级报告制度,把镇(街道)党委对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情况纳入党委巡视巡查范围、纳入审计范围、纳入报告范围、纳入政绩考核。既要对重点工作、创新做法坚持常抓不懈,打造特色亮点,又要对薄弱地区、短板弱项进行彻底整治提升。在政策机制上,稳步推进国土资源“加减法”和“三优三保”专项规划,合理统筹资源配置,实现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和效益“加法”。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让更多真金白银助力乡村振兴。鼓励金融支农产品研发,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善于研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避免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吴中区三会供稿)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竹辉路158号

电话:0512-65732776(老促会)、0512-65153675(基金会)

邮箱:

版权所有:苏州市老区开发(乡村振兴)促进会、苏州市社会帮扶基金会

苏ICP备19052090号-3

苏公网安备32050802012014

苏州社会帮扶网官方网站

苏州三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