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为抓手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吴中区甪直镇乡村振兴发展实践调研
浏览量:394 创建时间:2020-04-21 18:39:4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挖掘和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协调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要求来看,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过去的乡村建设模式,而是一项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甪直全镇有17个村(涉农社区),农业农村的发展直接影响全镇整体发展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镇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前提和要求。同时,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和江南鱼米之乡,全镇有着广阔丰富的河湖林田草生态资源和保持着传统风貌、生活方式的自然村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契合了甪直发展的方向。近两年,我镇围绕中央和省市区各级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结合农村各项事业建设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以城乡规划为基础,找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近年来,甪直镇坚持把城镇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调整优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四个百万亩”等整体和专项规划,科学编制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重点针对城乡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利用,明确了规划建设区内外“两条不同路径”。规划建设区外重点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绿色生态,全覆盖编制76个重点村、特色村规划,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六年计划,针对村庄内破旧厂房、码头堆场、畜禽养殖场等点位,制定“三优三保”六年行动计划进行清障腾退,排定了2019-2020两年合计800多亩复垦,既能逐步整治清理影响农村整体环境的脏乱无序,还能通过三优三保、增减挂钩等政策实施,腾出空间指标、减轻建设强度,村级复垦腾出指标的还可获取 相应的奖励。规划建设区内重点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从前年开始开展“要素空间蓄力保障行动”以来,通过民房拆迁、点位清障、企业回购等形式系统化开展存量更新,已完成480多家民房拆迁、50多处点位清障、9家企业回购、清零点位近30处。
二是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乡村环境的形态风貌。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甪直镇党委、政府充分重视保护传统村落、河湖林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以美丽乡村建设六年计划为抓手,遵循原生态的田水路林村肌理风貌,修复提升乡村整体环境。两年多来,坚持水绿并行每年轮浚近百条镇村河道、新增各类绿化约200亩,完成119个村庄环境连片整治,159个自然村污水管网接管,其中保留村基本实现全部接入,按照尊重村民意愿、简约大方、功能实用的原则,建设实施48个美丽乡村,2020年可实现113个保留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同时,紧盯农村环境薄弱环节,近年来通过“263”专项行动、污防攻坚战等,坚决整治环境“欠账”,自加压力开展了卫片整治、田间地头、渣土管理等十大环境提升工程,出台了“两违”管控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划建设区外规模养殖户全部清退,清退“散乱污”点位1100多家,成片攻坚华云地块等集中区域1200多亩。
三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动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完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引进鑫控、新晋源等特色农业企业,开展同清华深圳研究院、省农科院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成立了江湾水八仙、澄墩金山特种水果、澄东水稻等专业合作社,组建9家劳务性合作社,江湾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芡实成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并连续6次入选国家极地科考选用产品。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建成投用了水八仙生态文化园、澄湖飞行营地等一批特色农旅项目,精心装点澄喜花田、三色花田等景观节点,成功举办澄湖国际慢城油菜花节、中国长三角航空运动嘉年华活动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澄湖慢城成功获批全国第八、全市第一个国际慢城。其中,瑶盛耕趣农乐园、节子浜飞甪农旅作为先行先试的美丽乡村整体改造的共享农庄,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土地问题,当地村民通过让渡使用权,既可获得7万元/年的资产性收入还能释放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务性收入。合作成立全市乡镇首个乡村振兴基金,抓住“三资”管理这一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领域,围绕租金收缴、程序规范等关键环节,集中攻坚存在问题、逐年完善规范制度、摸清核准集体资产、市场化调节租金。近年来集中清欠历年租金将近3000万元,当年租金收缴率从往年的80%左右到目前基本应收尽收。
四是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建设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按照坚决落实精准扶贫攻坚战部署要求,全镇常态化开展“阳光扶贫”,做好“抚恤金”“尊老金”“助学金”等帮扶资金发放,每年举办各类招聘会50多场,援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引进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建设了总投资4亿元的叶实小南校区等11个新扩建教育项目,全市乡镇范围规模体量最大的二星级标准龙潭农贸市场、甪直公交首末站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投用见效。近年来,新改建村道50多公里、桥梁20多座、照明设施1000余处,推进农村有机垃圾就地处理站点全覆盖,投用1处大件垃圾处理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助餐点6家、居家养老服务点5处,投用各类农村健身场地、路径140多个,各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形成十分钟体育健身圈。
五是以乡村文明为保障,营造文明向善的风气风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重视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建成投用“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传习所”“甪直宣卷馆”“甪直草编坊”等文化项目场馆,精心组织举办全国连厢舞大赛、水乡服饰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成立作家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等一系列文体甪直分会组织,组建形成连厢队、宣卷队等民间文艺队伍80多个。每年以“甪直榜样”“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为载体开展身边好人、优秀党员等各类道德先进人物推选,举办金秋全民运动会、全民读书节等活动,定期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评弹演员下乡演出,创新开展村级联合文化汇演、各村优秀村民表彰等活动,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六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汇聚共建共治的发展合力。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部署开展党建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党建任务、组织体检、绩效考核“三张清单”和党建述职月报、信息周报、督查轮巡、季度述职“四项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员的身份感、荣誉感。制定“领甪·直行”“一核两翼三带四融五提升”基层党建品牌体系,围绕实效化、特色化导向打造了50个党建特色品牌,同时,开展与苏大党建创新战略合作以及与半月谈杂志社党建合作共建,围绕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探索,组织举办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创新“网格支部”“行动支部”等一系列党务业务融合促进的务实举措,形成了“网聚力量·治在淞港”、保圣“BRG三色课堂”、江湾“水八仙”富民党支部等一批市、区级优秀党建品牌和项目,以党建红色引领生态绿色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调研中我们感到,甪直镇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环境欠账不少,城乡环境形态仍需提升。因过去长期粗放式、铺摊式的发展模式,农村整体的产业结构、形态面貌、长效管理与当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匹配,特别是在重要组团、主干沿线、重要节点等关键区域,城中村、城郊结合部交错存在,城镇建设转型期内规划建设区内村庄没有近期拆迁计划,也不能像区外村庄进行整体整治,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支持参与度也还不够,基本还是依靠政府“包干”,污水随意排放、杂物乱堆放等现象普遍,环境整治成果很容易反弹回潮。
二是资源约束趋紧,农村资源空间急需保障。农业农村的发展必然需要农业设施、服务配套、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但相应的规划建设用地难以保障。如在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过程中,虽然有允许安排辅助设施用地的政策,但所需的项目设施选址基本处于一般农田、基本农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之内,规划难以调整。同时,对于地方来说通过“三优三保”、增加挂钩等腾出的指标也是相对有限,即使重点建设开发区域内重大产业、重点民生等项目有时也难以完全保障。
三是产业优势缺乏,农业产业效益尚未显现。甪直镇有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平台载体,有4.6万亩农田资源,有吴中芡实、“水八仙”原产地、澄湖生态有机稻米等独具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但缺少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能够开拓市场、会运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优质农产品还停留在生产种植、简单加工及传统推广销售的阶段,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和财税贡献还比较低。
四是持续增收乏力,强村富民道路仍需探索。镇村之间、各村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村级经济体量规模不大、发展模式单一、抱团发展不足等方面短板较为明显。村级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每年的资产资源收入,全镇17个村(涉农社区)经济收入超千万元的仅有5个,并且收入最高的也仅有2000多万元,集体收入增长基本依靠单纯的每年租金增加,与现代农业、旅游农业融合发展、联系发展还不够紧密,增长后劲相对乏力。农民增收方式还是依靠劳务用工、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形式比较单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社会资本经营,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
五是服务配套薄弱,民生投入还需持续。随着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乡村振兴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农村道路、停车空间、市政设施等方面基础设施还需要继续完善,农村污水接管处理、垃圾集中运送能力还要提升,文体、教育、养老、医疗等优质、充足的公共服务资源相对来说还是不足,还未能完全向各村(社区)均衡延伸覆盖。
六是乡情价值消解,村民认同归属感亟待提升。随着前几年村庄合并调整、整体拆迁,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未能同步,农村一些不良的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村民自治呈现行政化倾向,村民普遍缺乏归属感、认同感,对村“两委”缺乏理解和信任,工作开展大多都是镇村在单方面推进,村民不少抱着观望态度甚至反对、不配合,参与自治的意愿和能力明显衰退。
三、建议和对策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资源保障,绘就高水平的乡村发展蓝图。在规划方面,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际慢城发展,编制优化甪直城乡协调总规划,推动城建规划、村庄规划、土地规划、生态林地规划等整体规划及农产品物流园、国际慢城、“四个百万亩”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融合,提前谋划好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方面用地需求,更加注重在美丽乡村制定规划方案过程中村民意见的征求,确保规划设计本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统一。在政策方面,围绕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结合我镇乡村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制定完善、执行落实好我镇的美丽乡村六年计划、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及“三资”管理、污防攻坚、现代农业、农文旅融合等方面政策文件和专项工作,确保各项具体工作开展有方向、有目标、有抓手。在资源方面,持续践行好规划建设区内外“两条路径”的开发模式,更加注重对现代农业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民生基础设施等用地需求的支持保障,并积极探索通过存量用地改造等方式满足用地需求,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
二是突出农旅结合、产村相融,培育高质量的现代农村经济。依托江南水乡独有的澄湖等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资源禀赋以及自然田园、粉墙黛瓦、古树村落等景观,以共享农庄、传统村落、特色田园乡村为试验田和切入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加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特色农旅的融合发展。注重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更加注重现代消费者对农产品背后的产品品质、消费氛围、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追求,结合农产品物流园建设配套发展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种植经营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效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改造提标市级澄湖蔬菜示范基地,引进食品精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国家地理标志吴中芡实等“水八仙”原产地、绿色有机稻米等特色品牌的包装上市和宣传营销,有效利用电商销售渠道和各类农产品博览会,通过举办特色节日、果品采摘、秋收体验、展品展销等活动,在提升“水八仙”品牌知名度、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打造成为具有农业特色的消费体验胜地。加快推进慢行驿站步道、澄湖生态景观建设,将美丽乡村、景观节点、农旅项目“串点成线”。加快出台实施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支持引导政策,支持吸引市场资本通过投资、合作开发、租赁开发等模式,培育农耕体验、精品民宿、农家餐饮、休闲康养等业态,引导推动农旅点位有序发展、多点开花,打造乡村全域旅游大景区。围绕资产租赁、特色农业、工业经济等主题“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探索抱团开发工业地产、合作建设企业等新路径,研究农业园区各村利用已回购厂房抱团建设冷链仓库,确保实现村均稳定收入年增长5.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6%。
三是突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营造高颜值的绿色田园乡村。坚持把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整治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通过实施甪直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红黑榜”考核机制,持续有力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污防攻坚战十大行动,全面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卫生环境。围绕村庄公共部位、河路沿线、农田周边等区域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全面落实河湖长治理,持续开展巡河护河,保持农村河道三年轮浚、镇级河道五年轮浚。注重保护农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和乡村原貌,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从乡村清洁、提档升级和美丽宜居三个层次,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突出共建共享、乡风传承,提供高品质的安居乐业环境。统筹考虑村级实际和村民需求,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持续完善村组、入户道路,同步健全公共照明设施,逐步推进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房屋、预拆迁民房等存量用房,改造提升配套用房、停车场地、看护农棚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停车场。树立本土文化自信,保护利用大觉寺桥、古建村落、古树名木、宗教庙宇等人文景观,挖掘历史记忆、民间故事、地方方言、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等民间文化,传承水乡服饰、宣卷表演、地方山歌、草编制作等非遗技艺,策划开展水乡文化节、连厢舞大赛等接地气的民俗活动,让乡土文化气息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突出农民主体地位,重视民主决策、实事惠民、氛围营造,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制度,尤其是在推动拆迁安置、环境整治时既考虑公共利益,也考虑村民利益,强化村民发挥自建自管作用,引导、激发和调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是突出党建引领、人才吸引,锻造高标准的干事创业堡垒。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农村干部、人才“两支队伍”。结合“领甪·直行”党建体系,以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完善村级重大事务党组织决策制度。在 “一支部一品牌”50个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基础上,依托村(社区)三级网格、美丽乡村党建主题公园打造为民服务特色党建服务站、农旅特色党建阵地圈,通过推广“行动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263”、“331”、拆迁清障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年轻后备干部“三支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坚定、素质全面、作风过硬的人才基础,科学利用好全镇绩效考核管理以及村社区人员、网格目标责任等考核办法,与“三项机制”有机融合,进一步激发农村基层干部主动性、能动性,切实发挥出党建在乡村振兴中引领发展、凝聚合力、推动工作的作用。围绕现有的种植大户、创业人才等队伍,加强农村专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依托农产品物流园平台、国际慢城品牌和本地的生态资源基础、农旅发展的态势,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家、各类技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吴中区“三会”甪直镇分会)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