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美丽江村建设
——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调查
浏览量:425 创建时间:2021-11-17 14:04:58
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位于太湖南岸,傍依一条东西向弓弯的小清河,从高空俯瞰,犹如一张拉开的弓而故名。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留学的费孝通先生回乡到开弦弓村调查,写成了他在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从此,费孝通先生名闻天下,“江村”也成了开弦弓村的美称,吸引了很多学者前来调查。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弦弓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象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弦弓村党委发扬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的理念,以党建引领美丽江村建设,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书写新时代共同富裕新篇章。开弦弓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党建引领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开弦弓村现有农户750户,村民2863人,粮田面积2978 亩。该村虽然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度跌入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境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党组织在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下,从加强自身建设着手,带领干部群众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响了村级经济脱贫转化的翻身仗。
首先,盘活集体存量土地、水面等资源,提高产出和收益。随着养殖户合同到期,“三优三保”腾退地块的增加,全村积极规划整理,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引导到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上,着力提升种养档次,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利用“江村”品牌效应,培育发展“三产”,大力开发乡间民宿、市集、电子商务和风味土特产等,搞活全村经济,实现村级收入和村民收入同步提高。村党委积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兴起的东风,拓宽销售渠道,协助村民将村特色产业搬到网络上。2018年返乡创业的年轻党员姚凌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兴起的东风,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家开起了网店,在当年年底就将自家的一款针织镂空衫做成了“爆款”。在村党委的组织下,姚凌超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为村民创业就业提供新思路,不仅如此,还吸纳周边的近20户村民成了他的供货商,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其次,充分利用“江村”品牌优势,打造“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定位上坚持高标准,对全村的低端种养业实施淘汰,规划建设了300亩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近百亩具有地理标志的香青菜种植园和50亩中草药种植园,使全村种养业层次和效益提高了一个层次。在经营运作上坚持融合化,促进自然与人文资源的融合与开发。充分挖掘费孝通、费达生文化资源,探索开发江村社会学研学游览路线。以江村纪念馆为核心,联动香青菜园与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两大板块,贯通江村市集、江村礼堂、小清河景观带、廉石馆等景点,架构融合发展新框架,更好地聚集人气,带动经济发展。在产业延伸上坚持多样化。围绕“旅”字做文章,加大开弦弓村绿化美化、景观化力度,大力打造“美丽庭院”,带动民宿发展,开发挖掘具有浓郁江村风情的熏豆茶系列产品,助推旅游带动产业,太湖蟹、香豆腐干、蚕丝被等特色产品线上线下购销两旺,旅游经济初露端倪。村党委鼓励村民参与到江村文旅产业链中来,让村民享受文旅产业带来的回报。年轻党员周春燕是开弦弓村一间民宿的老板娘,1957年,费老二访江村曾在她家住了20几天,正是这段宝贵的经历,让周春燕家和民宿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师生都会住在她家,她家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民宿”。2020年3月,在村党委的组织下,村上成立了民宿联盟,周春燕第一个申请了营业执照,并主动担任民宿联盟的组长,带动符合条件的村民加入进来,开创民宿致富新路子。
第三,通过党建活动,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吴江区第八轮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工作中,区供销社总社通过“党建联盟”、“行动支部”、“支部结对”、选派第一书记驻村等措施,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村党委邀请市、区供销社领导经常来村走访、调研,探讨社村合作。供销社电商、农资部门来村开展惠农、便民活动,深受村民欢迎。苏州、吴江供销社先后投入170万元,用于开弦弓村生态停车场、江村礼堂、民宿等项目的援建、助建,为开弦弓村的功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成立了吴江区首家村级供销社,帮助江村市集引入名优特产,推送开弦弓产品加盟供销社电商平台,还计划带动开弦弓村高效农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一代代的江村人,在“富民”“小康”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近。2020年,开弦弓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600元,全村现有大学生近400名,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近年来,开弦弓村党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江村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江村特色的村级治理模式。
一是立足“事解江村”,围绕“四议两公开”与党务村务公开,打牢自治基础。立足“江村”实际,将费老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长老统治”、“无讼”“文字下乡”等理念在江村落地生根,形成了“事解江村”党建服务点。它是“党员中心户”服务模式的一种深化与拓展,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一个党员户与数个农户结对共助,把农村党员服务带动作用明确到若干个群众户中去,这也是村级党组织服务触角的有效延伸和细化,把村民遇到的困难解决在初期,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打造多元法治阵地,灵活开展各种法律服务与普法宣传,让“法治”共识落地开花。村党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在纪念馆、主要景区、文化场馆和重要路段,设置法治宣传标语、展板、橱窗,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将法治宣传、法治文化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引入多种法律服务主体,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如引进法官驿站、“有事好商量”社情民意征集点、“驻村律师”、“阿拉爱社区”服务组织等多元化的法律服务团队;创办江村法治论坛,围绕基层法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务研究。通过定期开设讲座,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法学会相关专家学者和资深律师至江村授课,搭建起普通村民与法律专业人士的沟通平台,让法学家步入寻常百姓家,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
三是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唱响时代主旋律,以“德治”促和谐。开弦弓村围绕新时代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运用费老“礼治秩序”乡村治理理念,依托费孝通纪念馆、太湖清风苑、文化礼堂、文化弄堂等平台,开展村民道德宣传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以及德治知识竞赛等,将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到农村普法活动中,使“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观念深入民心。村里随处可见的道德宣传栏,宣扬江村的乡贤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进一步加强德治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运用科技手段集纳民智,织密线上线下“智治”网。首创“乡贤议事”,集“民智”谋善治,聘请乡贤参与村务管理,发挥乡贤在产业发展、资源共享、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用百姓的“理”解百姓的事,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赋予乡村治理新效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与云服务,镇司法所与开弦弓村联合开发“江村治理线上通”微信小程序,让传统村务管理、监督与互联网相融合,实现村级事务监督全民覆盖、村级事务公开全程留痕。该小程序在登陆时,由村委会统一分配村民专用的号码,本村的人员人手一号,不同类别人员有权限管理,“书记”“干部”“党员”“村民”,各有权限不同。村民账号认证成功后,即可随时了解村务信息,随时反映诉求意见。
党建引领加快美丽江村建设
近年来,开弦弓村党委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将党建工作融入村庄规划建设,提炼江村文化精髓,建设美丽新江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党委,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统筹指导设计村内重要公共建筑,村内党员也自发参与到工程建设中,监督工程质量,提出完善建议。经过多年努力,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居住区实现了雨污分开,排放通畅;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进村入户、杆线架设有序;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和水压达到国家标准。建成了江村文化礼堂、江村市集、江村文化弄堂等综合服务载体,大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在江村文化园里,农民教授姚富坤每年都要给慕名而来的社会学学生讲述费孝通的故事;江村文化礼堂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给村民表演昆曲木偶博得了阵阵喝彩;江村市集里,大头菜、熏青豆茶、各色糕点等特产摆满了柜台;江村文化弄堂里,村民们漫步闲聊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美丽菜园、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等各项活动中,都有党员的身影。村党委邀请专业团队,建立起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了“江村姑娘扮江村”、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垃圾分类公益环保课堂等活动,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切实引导村民增强绿色环保、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弘扬健康生活新风尚。
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学活动。村党委围绕建党100周年,组织党员干部讲述党的奋斗史、发展史,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讲堂实践教育,张贴善行义举榜、文明标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户评选等活动,定期举办“费孝通爷爷和开弦弓村”等假日学校系列活动,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以春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为重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旧物改造”“花卉种植”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良好氛围。
(吴江区老促会 执笔:杨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