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突出科技创新 建设高质量现代农业示范园
浏览量:527 创建时间:2022-12-19 09:27:53
常熟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区域面积19.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35万亩,水域面积0.93万亩,涵盖常熟市海虞镇、尚湖镇、支塘镇、常福街道三镇一街道,常住人口约44万人。近年来,示范园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采取市场化机制、产业化招商、企业化经营,大力引进人才、科技、资金等创新要素,推进基础设施、智慧农业、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品牌,努力把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的试验田和样板区,有效提升了全市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主要做法
1.健全完善组织机构。2020年10月,常熟市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板块为成员的示范园创建领导小组,与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园区建立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等;会同海虞、尚湖、支塘、常福三镇一街道设立综合协调、工程建设、资料收集、资金管理和信息宣传5个工作小组。通过整合各级各类项目、人才、技术、平台、资金等要素,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扎实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当年,顺利完成稻米加工智能化升级工程等6个项目,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3个项目提前启动。同时,示范园充分发挥在公共服务、宣传推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同频共振,将双园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2.推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围绕水稻主导产业,示范园内已基本形成育种制种、智能生产,向智能存储、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重点科研单位常熟市农科所一年来自主选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常农粳16号”等水稻优质新品种9个、“虞珑糯”玉米新品种1个。新品种软香米“常香粳1813”获第二届中国“好米榜”银奖、第三届“味稻常熟”优质大米评选金奖。农科所自主培育的7个水稻品种入选2021年苏州市食味水稻主推品种目录。常熟市种业公司智慧种业制繁种基地以江苏首批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为标准,应用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实现种业生产管理精准化,打造集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种子育繁推基地。示范园内还建有“佐竹”稻米加工中心2个,恒温冷库3000立方米,配置了物流配送车。示范园联合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圣百合食品公司和中华糕饼协会,开发以“鸭血糯”“二花脸猪”为主要食材的特色鲜肉月饼、八宝饭等新产品,形成了园区主导、企业研发、农户参与、多方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3.以点带面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示范园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新模式。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级加工示范社,其带农模式为“四联四增”:一是联村增财。合作社配置有育秧流水线等大量农机装备,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抗灾稳产能力大大增强。合作社支付的土地流转金高于普通种田大户每亩50-100元,在确保农民收益的前提下,也为入股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二是联营增利。合作社与种田大户签订结构性种植指导及收购协议,提供“信息、良种、技术、物资、收购”五种服务。在国家收购价基础上对不同品种实行加价收购结算,在粮食价格较低的年份也能保障农户收益。三是联户增收。合作社入股农户一次性出资100元,每2年享受价值50元大米20斤,已发放大米价值38万元。农户订购大米享受低于市场价0.2元/斤,已累计订购大米855万斤。合作社建有“粮食银行”,凭米券可随时领取新鲜大米。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0-1500人次/年,人均增加务工收入2000元左右。四是联训增能。合作社利用基地的辐射优势,积极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每年培训农民400多人次,培养各类科技示范户90户,共计培训3000多人次。
4.加快智慧农业建设。近年来,示范园区借助常熟“智慧三农”农田地理信息应用,强化示范园涉农用地要素数据归集,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示范园高标准农田互联网应用及农田地理信息归集统计已实现全覆盖,该应用获农业农村部“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2021年,示范园被认定为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和苏州市十佳智慧农业品牌案例。
5.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内海虞镇、尚湖镇和常福街道共同承担了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总投资1400多万元,创建20453亩核心区1个。该项目根据区域内水系和农田特点,大力疏通河道、排灌渠系,建设生态挡墙、生态沟渠,利用农田退水坑打造生态湿地,种植香根草,提高田埂生物多样性,布置物理杀虫装置,建设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建成小流域农水闭合式自循环利用工程、农牧循环多级再利用工程、整村农田生物质(秸秆)自循环利用工程、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工程,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体系和农田生物多样性构建技术模式,该模式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强,促进了全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成效
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示范园建设有南京农业大学(常熟)乡村振兴研究院等6家产学研合作平台。签订《常熟特色稻“鸭血糯”的分子标记辅助定向改良与示范应用》等8项科技合作协议。园内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大(常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先后获批常熟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面积2390亩,推广常香粳1813等水稻主推品种10个,其中6个水稻品种为农科所自主培育,示范园良种覆盖率达100%;高质高产制繁种技术等5项农业新技术在园内示范推广,三镇一街道区域内创建绿优基地10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1.1%,现有“三品”认证农产品16个,绿色产品4个。示范园主导产业年产值达到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6.5%。
2.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园区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2021年,示范园整合各级财政项目资金2.98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51亿元。按照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年内投入6000多万元,启动常熟市种子仓储加工中心、农业智能装备提升、稻田文化广场提升等9大工程项目建设,其中3项提前完成,项目验收开工率100%。市级财政还划拨工作经费1400多万元,保障示范园运营的经费需求。
3.农村三产融合深度推进。示范园建有休闲观光运营主体17家,全年接待游客56.2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6508万元,带动就业超100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就业上万人。发挥铜官山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资源优势,设立“农耕文化体验游”“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游”“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等农旅项目,全力打造乡村休闲乐园,园内“天狼月季”“虞城园艺”等网店以线上直播带货和线下销售相结合,拥有粉丝超400万,成为好评率达99%的金牌卖家。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示范园共建有创新创业平台3家,包括“常熟都市农业”、“噫嘻谷”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虞尚农客”省级星创天地1家。引进培育常熟市恒洋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15家,常熟市海虞镇聚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家。建有华冠园艺、常优生鲜等电子商务平台4个,年销售总额6340万元。园内农业企业已全部加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追溯比例达100%。示范园建有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700平方米,推广展示优质大米、大闸蟹、二花脸猪肉等常熟名特优农产品,年内协同农业主管部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00多人次。
5.农业品牌效应逐步提升。示范园重视建立公共区域品牌价值观念,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生产基地、注册商标和产地产品认证,通过文化挖掘、质量管理、科技创新、商标注册等措施,培育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成功培育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常熟大米”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王庄西瓜”。2020年12月,第二届“味稻常熟”优质稻米评选活动上,“常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公布启用,常熟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取得“常熟大米”商标使用权,助力常熟地产大米构建品牌矩阵、抱团征战外地市场。
三、措施建议
经过两年多努力,常熟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取得了亮丽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建设力度。全面统筹谋划好后续工作,加深与三镇一街道、各建设主体等多方的联系对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完成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工程、农机服务合作社联农实验工程、集体农场产业提升工程等3个工程项目的验收;加快推进实施稻米加工贮存装备升级工程、自动化节水灌溉水稻制繁种基地建设工程、高标准生态型农田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在2023年完成。
二是提升实体运营成效。常熟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示范园运营平台公司,要充分发挥优势,激发产业活力。一要转变观念。引导园区内各类企业和经营主体紧跟现代农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市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产品生产经营模式。二要做强做优品牌。充分挖掘“常熟大米”“鸭血糯”“二花脸猪”等农产品品牌优势,让本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转变。三要推进产业融合。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谋求与更多平台的深度合作,形成成熟的销售推广模式。如加强精品猪肉与常客隆等连锁超市的长期合作,加强专用米、功能性稻米等系列产品研发,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是打造园区发展标杆。园区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革新理念,摸索一套既顺应时代需求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当前强基础,着眼长远促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