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移担当志 不停改革步
——昆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课题调研报告之二
浏览量:407 创建时间:2019-08-07 12:05:36
近年来,昆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不能估计过高,对照乡村振兴20字目标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存在不全面、不平衡等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有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欠账,必须不移担当志,不停改革步,不置创新举。
一、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在调研座谈中了解到,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妥善处理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集体资产总体质量不高,经营收入欠佳。去年全市全面推行村级集体资产“政经分开” 改革,通过清产核资,全市实有村级集体资产87.84亿元,其中23.01亿元划给村,64.83亿元划给村股份合作社;共负债14.62亿元,其中村负债8.64亿元,合作社负债5.98亿元。突出的问题是集体资产“两证”(土地证、房产证)缺失严重,占到80%左右,导致无法进入资产管理平台,经营者权益不明不细,经营绩效不佳。周市镇通过测绘和账面清理,镇级集体资产建筑面积31.95万平方米,村级集体资产建筑面积13.21万平方米,其中有证经营的面积分别仅占23%和7.6%。昆山开发区村级共拥有2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其中标准厂房13.6平方米、店面房1万多平方米、打工楼3万平方米、农贸市场2.6万平方米),“两证俱全”的也只占50%。调查显示,凡无证经营的收支清单一般都很不完善,尤要引起关注的是“政经分开”后的合作社经营收入这一块因政策调整而减少的问题。原村委会经营收入纳税率低,且实行“先交后退”优惠政策,现不但取消优惠,并一律按25%税率征收,这样改革后村合作社收入和股民分红收入则明显减少。昆山高新区股份合作社有出租房六、七万平方米,交税后实际减少收入在300万元左右。经营性资产较多的村要减少四五百万,减少一二百万收入的村为数不少,少则也有一二十万元。
二、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复杂,思想阻力较大。按照“清脏、治乱、拆违、增绿”的整治要求,首先碰到棘手的问题是拆违工作。调查中反映,2000年时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实施“三有工程”(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技能,家家有物业),各镇村发动群众一轰而上建起来的许多农户出租房、小作坊等,视作对市里提出“家家有物业”号召的响应,但绝大多数是无序的违章建筑,有的隐患确实不少。在拆违行动中,砍掉老百姓这一块收入,有些群众就抱怨地说:“过去建是你们干部号召的,现在拆又是你们干部说了算”,“党的政策象十五的月亮,变来变去我们搞不懂”。于是往往出现“执法要无偿拆除,户主求评估赔偿”的两难尴尬境地。其次,整治脏乱时,对农户饲养禽畜,特别是对养殖大户的粪便处理,过去猪圈臭气冲天,鸡尿垃圾满地,司空见惯,无人问津,现在净洁环境非管不可,有的地方下达死命令,出现“绝对禁止”的一刀切做法,管理措施有些失当,导致不少村庄“有户无鸡,有地无猪、有河湖无鸭鹅”的怪现象,群众有反感情绪。
三、新农村建设规划报批手续繁琐,缺乏统筹规划。据周庄建管所反映,办事难、难办事,新农村建设规划审批程序复杂、关口多,大体从环保局环评起,然后经水务局同意、发改委列项、土地局审批、规划局和住建局办理有关事项,还要到苏州市图纸中心和市财政局审核,再回到住建局领取施工许可证,前后共380天。巴城镇座谈反映,一般要化6到8个月方可落实施工。同时,新村建设中农房翻建还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一味强调原宅翻建,缺乏研究原有宅基地占有不均不合理和布局不当的问题,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调整。据千灯镇大潭、陶家桥村和张浦镇新龙村等反映,因无统一管理与规划,不仅布局仍然不合理,六、七十年代农户造房抢宅基地的现象重蹈覆辙,而且污水处理、煤气管道、各种线路“三不到位”;其次是新一轮农房翻建的式样、楼层等方面只顾按上级“一张图纸”管到底,不问农户具体情况与要求,一律执行“三分宅基地,层高6.8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的死规定,群众对此做法很有意见,他们认为在不超宅基地规定面积、不越红线、占天不占地的前提下,宜尊重群众意愿,形式多样性为好,防止干部不作为,重走过去一律化、死规定的老路,致使新一轮农房翻建翻出布局仍不协调、邻里之间不和谐等新矛盾新问题。
四、村级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发达的问题。普遍认为昆山农业增加值占整个经济总量不到1%,尽管各级和有关部门仍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要整体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空间不大,油水不多,而要发展二、三产业则缺人才、资金和合适的项目,有些干部感到“一头雾水”,门路不广,难度较大。尤其是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已超千万元、500万元以上的村再往上发展提升,反映力不从心,有危机感。同时,昆山实行村书记、主任的工资均由市镇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加之对其工作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村里经济发展好差、收入高低与其自身利益基本不挂钩,助长部分村干部得过且过的思想,发展愿望不高、内生动力不足,致使“后进不求进,中游不争先”的状况未彻底改变。
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不少缺板,亟待研究补上、拉长。诸如,塑造具有时代特色、昆山特点的党建品牌,还不够广泛、深入,且重表面形式、轻实际效果,尚未深透到各领域起引领作用;坚持以配强村书记为重点的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尚未全面落实到位,不少村书记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实践经验,于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挖掘与培养乡贤、田秀才、土专家等人才队伍,以及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爱”工作队伍,有些地方缺乏真抓实干的有力举措;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制度,以及“黄色提醒、橙色警示、红色限期整改”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功夫还未真正下到点子上。
二、几点意见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参加座谈的同志一致认为,首先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深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意义,加深理解坚持“三农”优先发展的使命担当,“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要始终不渝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把握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辩证关系,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上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切实抓出百姓满意的成果。
一、关于集体资产经营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和区镇对历史遗留的集体资产“两证”缺失的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分类分档,区别对待,妥善处理。尤其是建筑物体量较大,经营状况不错,又无安全、污染隐患的集体资产,要开辟绿色通道,以补办手续、完善措施的办法助其更好地发展;“政经分开”改革后因税负变化而出现经营减收的新情况,市财政、税收部门要会同区镇从支持振兴乡村、富裕百姓的角度实行政策倾斜,以确保改革不减少村级集体和合作社股民的收入。同时,对产权不明的集体资产应加快确权,明晰所有者权益,纠正混乱状况。
二、关于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可借鉴推广有些镇村的做法,缓解矛盾与困难,以顺利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如拆违清障工作,周市镇在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他们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各种方法和平台广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目的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形成“瓜熟蒂落”的强烈政治氛围,增强干部群众整治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对严重影响环境污染、无证非法经营的项目及建筑物,不论何人,一视同仁,按章办事,限期治理。他们对“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沿娄江河岸28个无证经营的装卸码头,无序经营,在污染环境,制造河障,影响交通路面拓宽改造等方面带来不堪入目的诸多问题,但拆违的阻力与难度很高,他们在整治中,过细地做好思想工作,采取行政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终于使延续11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彻底清除完毕,群众称赞不绝。陆家镇合丰村整治后给出路的做法亦可借鉴应用。该村由原来白洋、合丰、新安三村合并,户籍人口850户、3850人,因村周围均系工厂企业,外来人口落户的有1700多人,流动人口4万多人,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整治任务十分繁重,他们成立24个整治环境执法队伍,在加强巡查、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顺利拆除违章建筑1600平方米,500多户商铺摊店,以及一批群租房、7个无证经营的“老虎灶”。通过拆违后,拟统一规划筹建新的商住房,给被整治的农户出路,顺民心、安人心,群众中的怨气也就云烟一样消散了。从以上两个例子中给人启迪颇多,只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再困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再硬的钉子也能拔掉,这就是效法周市、合丰经验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的真谛。
三、关于乡村振兴人才的问题。说白了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一切的一切都要靠人来实现,人才是关键。全市共有土地股份合作社112个、经营面积16.75万亩,新型合作场48个、经营面积4.416万亩,入股农户达到100%,而一年四季与这么多土地打交道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老年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虽已有820人,但文化水平也不高,大多在高中以下,业务知识缺乏,急需“充电”。兴办农村新产业、发展新业态迫切需要现代科技人才,市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通过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实践中培养等途经,加快“三爱”人才、工作队伍迅速壮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市政府已出台免费报送新型职业农民到专业对口的高校学习进修,可视作推行的一项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将全市“四个十万亩”(10万亩水稻、10万亩果蔬、10万亩水养殖、10万亩花卉苗木)农业资源经营好、保护好,以释放出众多潜在活力,生产出更多更优的绿色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
四、关于新一轮农房翻建的问题。座谈中大家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户翻建住房的历程大体由“草房翻瓦房,平方翻楼房”、“一户三间一转头”,呈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派建设新农村景象;上世纪90年代起因大开发需要而冻结农户翻建新房,这项禁令一直延续至2012年才逐步解冻,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兴起了新一轮农房翻建热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件为民办实事好事有序落实到位,呼声较高的是:一要加强统一规划指导,克服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户与户之间的宅基地占有不均、悬殊过大,以及随心所欲乱布局、“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强调新村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二要深化审批程序的改革,能简则简、能合则合、能放权则放权,发挥市和区镇两级审批中心“一站式、一条龙、一个窗口”办事程序的功能,克服“关口多,久拖不决,决而不行”的老毛病,讲究办事效率,提速行事效果;三要讲究农房建筑风格新颖别致,在不超宅基地面积总量的前提下,不划死杠子,不搞一刀切,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权的职能,并支持他们敢于作为,布局该调整则调整,式样能创新则创新,协调处理好邻里关系,使新一轮农房翻建呈现新面貌新气象,让江南水乡美丽村庄遍及昆山农村,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五、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这是昆山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昆山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攀升,以江南田园、水乡、古镇、古村、工艺、土特产等为特点的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现在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个性不突出,俗套类同的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1区镇已创办农家乐635户,民宿面积4.65万平方米,大多集中在周庄、巴城、锦溪3个镇,分别占94.3%和83.1%,有4个区镇空白。之前,全市办的一批休闲观光农庄,有的虽花了不少本钿,因特色不明显,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至今盈亏不平;去年以来办的农家乐、民宿,因特色欠佳、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有的地处偏僻,导致门庭冷落,毫无气色。鉴于此,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激活沉睡的农民宅基地及空置房资产,多样化办好民宿和农家乐,尤其要吸引工商资本投向以发展民宿、农家乐、园艺体验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地满足城里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现已涌现的一批成功典型可佐证。例如,锦溪镇计家墩村与外来资本融合一体,创建了富有创意、时代特色的农家乐,企业办得红红红火火,业绩显著。周庄镇三株浜村,有上海客商与农户商谈,愿以空置农房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租赁,前来办农家乐,高出现镇政府定的出租费2至3元,既带来商机,又富了百姓,一举多得。对于乡村旅游至今空白的区镇,要从思想上引领,组织上保证,资金上扶助,鼓励有条件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项目,促进乡村旅游业平衡有序健康发展。
(昆山市“三会”乡村振兴课题组 执笔:张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