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激发新动能
——张家港市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浏览量:377 创建时间:2021-12-14 12:18:30
张家港市于 2020 年 10 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着力弥补城乡发展“数字鸿沟”,系统推进乡村“基建、产业、治理、服务”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张家港市高度重视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成立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网信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规划试点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张家港市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张家港市数字乡村试点主要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数字乡村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落实工作保障。编制《张家港市数字农业农村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建设过程中标准统一,运作规范。同时,市财政安排数字乡村工作经费 100 万,保障数字乡村高效推进。
二、加快设施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一是建设乡村通网络。镇区、街道有线宽带广泛接入,乡村地区固定宽带接入速率 306.3Mbps,较 2020 年底提升 41.9%。积极推进 5G网络覆盖,累计建设开通 5G 基站 1693 个。二是建设乡村物联网平台。对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物联感知设备进行统一接入和集中管理。利用的物联网平台已接入污染源企业感应点 248 个、地表水站点 56 个、水位监控点 120 余个、气象海事站点 23 个。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培育本地农业物联网服务企业 3 家,农业物联网智能化应用基地 50家。三是建设乡村数字设施。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水务监测管理应用“一张图”;全面整合“人、车、路”等全要素路网资源,将 1618 公里道路、586 个路口纳入可视化远程操控,乡村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不断深入。
三、打造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共享能力资源。构筑全国县域首个能力服务共享平台,提供全市统一身份体系、统一电子证照、物联网接入等 20 多项公共应用能力支撑。二是共享数据资源。建成涵盖全市证照、信用、法人、人口、空间地理库等基础库,建立了城乡 126.84 万条标准址库。建成数据资源目录 2900 多条,累计共享各部门政务数据 1.44 亿条。三是共享站点资源。围绕政府办公、群众办事、企业办证 3 个层面,打造了面向党政人员高效沟通的“张家港党政通”,面向领导决策层的“城市大脑”,面向群众便捷办事的“今日张家港”,和面向法人的“营商通”等一体化服务平台。
四、彰显经济实用,促进产业转型。在大田种植领域,开展大田气候环境自动监测,推广精量施肥、灌溉及病虫测报等系统。全市建成粮食生产物联网基地6个,覆盖面积5659亩。在园艺生产领域,重点推广肥水一体化自动喷滴灌、生产环境监控、温湿度调控等管理系统。全市建成 28 个智能化设施栽培基地,覆盖面积 2843 亩。在畜禽养殖领域,全市建成 5 个智能化设施畜禽养殖基地,覆盖养殖量 90.37 万头(只)。在水产养殖领域,全市建成水产智能化管理基地 11 家,覆盖面积 1358 亩。发展农业数字营销,推进品牌特色农产品与电商融合发展,推进常阴沙、凤凰水蜜桃等地方公共(公有)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2021年前三季度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13.06 亿元。发展乡村数字文旅,整合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提供智能交互机器人查询、文旅智能交互墙展示、可视化数字沙盘导览、非遗全息数字屏宣传、“有声文旅地图”阅读,智慧旅游标识导游等一系列数字智能旅游服务,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五、聚焦群众满意,优化便民服务。一是发展农业信息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整合“12316热线与“12345”便民服务热线,农技咨询投诉处理更加高效及时。建成“益农信息社”150 个,推进站点资源融合。二是发展乡村数字医疗。搭建基层医疗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建立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145 种疾病权威知识库,实现全市 210 多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覆盖。三是发展乡村数字养老。“虚拟养老院”服务到村,开设 12349 养老服务热线、微信小程序,集紧急呼叫、服务派遣、监督管理、老人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为一体,为老人提供 4 大类 90 余项“线上+线下”养老服务,智慧居家养老加速普及,加强老年人智能腕表、一键通等智能产品应用,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难题。四是发展乡村网络文化。启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建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集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
六、抓牢乡风文明,提升治理效能。一是综治平台全面覆盖。聚焦城乡协同治理,构建资源共享、数据互通、运转高效的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指挥平台,打造“一线通接、一网统管、一屏全览、一体指挥”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依托视频监控、无人机和智能分析等技术,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问题的巡查管控。二是政务服务进村入户。推进乡村领域政务服务流程式变革,梳理动物诊疗、农药销售、农村土地流转等 500 多条审批流程,平均压缩审批环节 50%以上。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进农村,建设村庄(社区)服务站点245 个,实现乡村政务服务全覆盖、无盲点。打造“e 沙洲” 帮办代办服务品牌,健全以“市镇村三级联动、全市覆盖无盲点”为特色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真正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三是文明实践内涵升级。上线张家港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同步开展、无缝衔接,联通全市 1 个市级中心、7 个分中心、9 个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5 个村(社区)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类阵地,赋予“文明张家港”新时代新内涵。
七、突出特色亮点,探索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打造典型案例。“数字审批进乡村”入选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典型案例,永联村乡村数字治理模式入选全省数字乡村典型案例,李巷村工分制管理模式作为全国村长论坛交流案例。市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平台上线,相关做法得到苏州推广。人民网、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了张家港市数字乡村建设情况。近期新华社智库正在以“数字乡村试点张家港样本”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将以专报形式形成内参报送。二是快速推动点位项目。初步完成常阴沙、永联村两个先行样板点位建设。动员 12 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智慧农村示范村建设,南丰永联村、金港长江村、杨舍李巷村、锦丰南港村等智慧农村建设已经完工。市级层面,完成数字乡村全景平台、农业农村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农业农村地理数据库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对接等信息化项目陆续进入建设阶段。打造 2个智慧农业品牌,推动两个地标农产品常阴沙大米“米掌柜”和凤凰水蜜桃“桃管家”智慧系统建设,目前“桃管家”已正式上线运行。三是筹备研究服务机构。推进全市数字乡村产业升级,打造数字乡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将乡村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数字经济重要组成,与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对接,做好数字乡村研究院筹备工作。推进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进程,将在善港村建设智慧农业服务站,面向农业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智慧服务,解决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维修运营等服务痛点问题。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历史性的任务,总体而言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点位亮点不突出等问题。
八、明确发展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国家和省数字乡村试点要求,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发展数字乡“四体系、两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编制一部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数字乡村建设整体规划》,与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组织规划、乡村治理体系规划同步进行,综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渗透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二是搭建一个综合平台。搭建“数字乡村一张图”综合平台,构建完备的数字乡村决策分析平台,提供成效展示和决策支持服务。三是总结一批精品案例。以智慧农业生产应用、农产品网上展馆等项目为抓手,总结提炼乡村产业发展精品案例;围绕张家港党政通、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指挥平台、智慧党建、河长制云平台等系统培育乡村数字治理精品案例。四是打造一批示范点位。围绕常阴沙和永联村两个数字乡村发展基础较好的点位,继续提升数字乡村内涵,打造成有领先优势的典型示范点位,将常阴沙打造成为省内智慧农业标杆基地,将永联打造成全国智慧农村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