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支塘镇无纺特色产业的调查
浏览量:705 创建时间:2021-12-14 12:19:23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多年来,常熟市支塘镇发挥本地非织造布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鼓励支持群众大力发展非织造机械和非织造布生产,形成了产销两旺、欣欣向荣的非织造特色产业基地,为乡村振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020年,全镇拥有非织造企业415家,其中非织造机械企业69家,非织造布生产企业346多家,相关配套企业近80家,年产非织造机械设备2031台套,非织布33万吨,产值59亿,销售收入58亿,利润5.9亿,税收2.54亿,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无纺之乡”。
一、主要做法
1.理清发展思路。早在十二五期间,支塘镇党委、政府就积极引导无纺企业走内涵发展之路,明确无纺机械制造向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优”发展,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紧密协作、专业配套能力不断加强的良性格局;无纺制品行业以培育规模经济为重点,主攻车用、医疗卫生用以及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并不断向安全防护、国防军工等领域拓展,努力把无纺特色产业打造成全镇的支柱产业。
2.优化发展环境。支塘镇于2012年启动建设占地800多亩的无纺科技产业园,吸引了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入驻园区,既改善了环境面貌,彻底解决了散乱污问题,又改善了公共服务,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拓宽了发展空间。接着,镇里又将镇区10000平方米闲置房产,改造为众创空间,为无纺企业引进人才、研发新品、展示产品、开展电子商务搭建了平台。
3.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支塘镇积极引导无纺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企业用于技术设备改造的投资逐年增加,2017年为1.5亿元,2018年为3.53亿元,2019年为5.45亿元,2020年达5.97亿元。技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传统的非织造产品正在向医疗卫生、装饰材料、过滤材料等方面发展,逐步形成了艾美医疗用品、舜杰水刺、永得利水刺、良恒无纺、金顶无纺、新宇服饰、亿盛日用品、健扬净化、远海新材等规模型骨干企业。
4.提升创新能力。支塘镇通过产、学、研合作及聘请国外技术专家等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无纺机械装备企业在近几年已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高产高速梳理机、混合纤维“空气填充法”汽车隔音毡生产线、木浆/纤维水刺复合联合机等,无纺布方面研发生产了医用吸水垫、医用无纺布、高档汽车用地毯、汽车发动机用隔音材料等。目前,集群企业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专精特新”产品1只,省“首台套”产品1只,拥有发明专利132只,参与起草并发布国家标准 16项次、行业标准30项次,拥有国家和省驰名商标各1件,苏州名牌产品7件。
5.发挥商会作用。2003年,支塘镇党委、政府引导企业成立了常熟市无纺业商会。商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热心为广大会员企业提供服务。2018年常熟市无纺业商会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任阳无纺RENYANGWUFANG”集体商标,创立支塘无纺行业区域品牌。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全国纺织品行业的各类会议及展览,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路。商会还先后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建立了“银会互助合作”关系,得到了银行方面特殊的融资政策,三年来为企业融资额1亿多元。商会积极向会员企业宣传《劳动法》,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签订劳动合同、调处劳动纠纷和工伤事故,诊断企业经营风险并提出预警。商会被评为“全国工商联四好商会”。
二、存在问题
1.发展制约多、空间紧。由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将限制新增高耗水量纺织产能,无纺行业也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甚至打击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积极性,导致近十年企业发展缓慢。前期虽然通过产能置换解决了一批企业的产能新增,但对于实际需求,仍显杯水车薪。镇里外出考察了解到,宁波市没有把无纺列入一般纺织限制产能,因此无纺产业发展很快。同时,无纺产业在项目评价中处于劣势,不少企业投资扩建无法实现。现有标准厂房和载体没有为无纺产业量身定制,无法满足入驻要求,甚者还出现了不允许无纺产业入驻标准厂房的现象。
2.产业规模小、发展慢。从总量看,全镇415家无纺企业共实现产值59.3亿元,仅占全市2.5个百分点。从企业个体看,全镇2020年产值超亿元规模的仅为13家,无一家达到10亿元,最高的为迎阳机械(全年产值5.6亿元),大多数企业的产销规模在千万元级别。近十年,全镇总量只是从30亿元发展到了60亿元,而湖北仙桃、浙江宁波、山东临沂及苏北部分地区的产能规模,从无到有,发展到了几百亿。
3.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目前,全镇无纺企业多数集中在装备制造和材料生产等中低端产业链上,高新技术产品不多、附加值不高,振泰不织布、长晟无纺、艾美医疗、亿盛日用品、亿美达等5家企业试水棉柔巾、洗面巾、卫生用品、医疗用品等终端产品生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规模较小。部分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 415家无纺企业总占地近2150亩,按2020年产值和税收计算,亩均产值约280万元,亩均税收约12万元。而32家规模企业亩均产值和税收分别达到480万元和24万元。
4.企业制度不健全、人才缺。大部分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在生产、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支塘镇地位置相对偏远,缺乏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企业内部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难以“引得进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外地无纺企业发展快,人才有外流倾向。多数企业反映,专家型、管理型人才紧缺,操作型、实用型工人难留。
5.创新投入小、内耗大。在企业创新上,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型企业如迎阳、飞龙、金泉、艾美医疗等研发投入较大,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实力小,创新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企业无序竞争,企业之间争夺客户、打价格战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以及支塘镇提出的2022年无纺产业超100亿元的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园区建设为基础,完善无纺产业发展承载空间。园区是产业聚集的平台。要完善园区功能定位,不断完善无纺科技产业园功能,综合运用项目审批、土地、环保、税收等手段,引导同行企业入园,鼓励区域内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园区集中,实现集约化发展。
2.以壮大龙头为核心,延伸无纺产业发展产业链条。要着力做大做强集群龙头企业,在用地、能源、融资、用工等方面,对龙头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项目推进和资金扶持等途径,引导企业增加投入,提升总量,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领军企业。同时,要促进集群内企业的资本融合和利益关联,大力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使之进入龙头企业供应体系,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使集群内部企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加快向专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以品牌建设为驱动,加快无纺产业转型升级。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应用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学研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强有力的产品竞争力和产业集群整体的品牌效应,推动无纺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4、以公共需求为导向,打造无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政府主导,立足现有社会资源,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面向无纺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以集群龙头企业牵头,加强无纺商会等集群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无纺产业集群的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中心、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中心、物流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为无纺产业集群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人才、金融、科技、生产性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服务无缝对接。
(常熟市老促会支塘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