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环境 修复水生态
——苏州高新区实施清水工程行动的调查
浏览量:418 创建时间:2022-02-21 13:06:23
2018年10月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制定实施《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区上下团结协作、紧密配合,通过引水畅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削减入河污染,畅通主干河道,吸引太湖等优质水源有序进入东南部河网,先后对258个城镇片区、1996户农户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对162条212公里城乡河道轮浚;对顺堤河、龙塘港、前进河等11条中西部骨干河道拓宽及综合整治;在京杭大运河、浒光运河、杨柯柜河建设了20座引排闸站。通过实施这项工程,有效保护了水环境,修复了水生态,全区做到了东西部河网水系有效连通,东部城区换水能力提升,基本实现控源、削污、河畅、水清的治理目标。
一、做法和成效
(一)突出西水东引,加快畅通骨干河网水系。一方面,打通“主干动脉”。投资5.56亿元,实施浒光运河、顺堤河、龙塘港、前进河等11条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闸站6座,目前河道整治已完成5条,剩余6条处于扫尾阶段,闸站建设总体进度85%,以上工程今年底前将全部完工。另一方面,清理“毛细血管”。2018-2019年完成河道清淤127条,167.2千米,新改建河道护岸24.36千米,今年实施河道清淤35条45千米,实现河道清淤全覆盖,着力解决支流小河浜淤塞断流、引排不畅问题。
(二)结合圩区建设,加速完善水资源调度体系。一是新增引水动力。结合浒光运河沿线圩区建设,新改建闸站5座,新增西引太湖优质水源梯级动力40立方米/秒,引水排涝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强化控水能力。实施京杭运河沿线16座防洪排涝闸站建设,明年汛前全部完工。闸站建成后沿线金山浜等主干河道口门设控,加大狮山片区优质水资源分配总量,充分发挥引水工程效益。三是提升换水效率。现有建成区引水畅流工程,自建成以来已累计运行9.2万台时,累计引水10.5亿立方米。实施杨柯柜引水泵站扩建工程,西水东引能力将由目前的22.8立方米/秒提升至34.2立方米/秒,东南部城区河道换水周期将由5天缩短至3天,河道水动力明显改善。
(三)聚焦源头治理,大力实施控源截污工程。一是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全区雨污合流、混流片区共258个,已改造完成或动迁的189个,剩余69个将纳入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实施专项整治。二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全接管,完成乡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46公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改造17座,有序推进镇湖、通安47个非规划保留村污水治理扫尾攻坚,年底前实现农污治理全覆盖。三是严格管控工业污水排放。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生态环境部门对于明令禁止的小造纸、化工、电镀等“十六小”坚决不批。建立污染企业“一企一档”,对全区280家重点排污单位每月现场监察1次以上,完成100家重点排水单位的现场检查。四是逐步削减农林面源污染。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水产养殖实现永久性停养,大力推广农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学农药、化肥施用总量较2015年消减21%。
(四)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一是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迁扩建。按照“满足现状需求、预留发展空间”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5座污水处理厂实施迁扩建,新区污水厂迁建工程今年底主体工程完工,白荡厂二期(扩建4万吨/日)、浒东厂二期(扩建2万吨/日)已完成环评批复,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二污厂、镇湖厂迁建工程方案正在深化设计中。二是加快实施尾水提标改造。根据省、市关于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的最新要求(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021年1月1日起按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考核),对全区5家污水厂实施提标改造,2019年已完成二污厂、镇湖污水厂2家,新区、白荡、浒东3家污水厂提标改造已进场施工,11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加快实施排水管网检测修复。成立高新区管网公司,完成全区1738公里排水管网功能性、结构性检测,发现缺陷点42975个,建成管网GIS系统,计划分三年对检测发现的管网缺陷开展修复,减少污水外渗和外水入侵。
(五)坚持河长牵头,全面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一是充分发挥河长牵头协调作用。全区15名区级河长、93名镇级河长积极履行巡河治河职责,2019年区级河长巡河124次,镇级河长巡河3005次,发挥牵头示范作用,同时在游湖“两违”整治、大运河工程建设等重要环节积极履职,协调解决治理资金、土地等痛点难点问题,加快区域水环境治理、河湖管理向纵深推进。二是扎实推进河湖治理任务。开展违法占用河湖管理范围、违法涉水建筑物、违法向水体排放废污水和倾倒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共涉及14处占用水域点,已完成整治13项。完成2019-2020年河湖“两违”整治任务46项,完成率95.8%,在全市名列前茅。三是启动生态美丽河湖建设。依托河湖自然生态,今年将打造样板河道10条,计划到2024年创建省级生态美丽湖泊1座,样板河湖45条(座)。
(六)治理已见成效,东部区域水质逐步改善。一方面,运河干流水质提升显著。去年1~6月,京杭运河浒关上游和轻化仓库断面较2019年同比好转一个水质类别,其中浒关上游断面主要污染因子氨氮和总磷累计均值为0.87毫克/升和0.137毫克/升,同比分别下降32.3%和27.3%;轻化仓库断面主要污染因子氨氮和总磷累计均值为0.89毫克/升和0.10毫克/升,同比分别下降31.0%和46.8%。另一方面,入运河支流水质明显改善。东部入运河末端支流水质恶化一直是区域水环境提升难点,但从19条入运河支流水质监测情况看,较2019年同比有8条水质好转一个类别,8条持平,整体水质优Ⅲ比例同比上升了10.5%,劣Ⅴ比例同比下降了21.1%。清水工程对区域整体水环境改善效益开始显现。
二、问题和不足
苏州高新区通过实施清水工程行动,虽然全区水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束水节点尚未打通。原计划结合S230省道改造实施的龙塘河、前进河束水点改造,由于道路改造尚未启动,束水节点仍未打通。建林河5座桥梁过水断面不够,枯水期阻水严重。
(二)污水厂建设进度滞后。全区污水处理能力28万吨/天,自来水供水能力45万吨/天,污水处理能力与供水能力差距较大。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厂扩建前期方案论证、报批周期长,白荡厂、浒东厂二期扩建工程已由股份公司启动实施,但仍处于前期阶段,进度滞后,亟需加快推进。
(三)污水治理仍有盲区。全区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已基本完成,但面广量大的企事业单位、商业小区、沿街店面雨污分流改造,各板块尚未全面推开。排水管网修复涉及面广、投入资金量大,实施周期长,需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分区、分片、分步,加快推进管网修复工作。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苏州高新区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奋勇拼搏的工作作风,总结成绩、正视差距,聚焦短板弱项,狠抓贯彻落实,坚决打赢清水工程收官战。
(一)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推进S230省道、建林河等束水节点改造工程,尽快启动通安防洪大包围建设程序,尽早建成投运;加快在建京杭大运河、浒光运河、杨柯柜河等主干引水闸站建设,年底前发挥引水效益,压缩城区河道换水周期,加快解决东部地区优质水源短缺难题。
(二)深化陆域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污水治理“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精准攻坚,开展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消除沿河直排口和管网空白区,联合环保、城管、住建等部门重点整治企业排水、“小散乱”排水、小区阳台和单位内部排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提升、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提升、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提升。
(三)科学谋划工程建设。强化水环境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结合“十四五”水务规划编制,综合研判水利工程建设的短板、漏洞、缺项,抓紧谋划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水利水务工程,切实增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调度、水灾害防御的能力。
(四)强化日常督查检查。对列入板块实施计划的金墅港、中桥港、渚镇河以及防洪圩区等建设工程,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加强目标考核,压实责任,每月通报进度情况,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实施。
(苏州高新区“三会”范建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