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吴江实践
浏览量:581 创建时间:2022-02-21 13:07:26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2021年10月,《吴江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开创新格局》被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列入首批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近年来,吴江区大力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将党建工作融入基层发展,激活末梢活力;将党建工作融入民生服务,加强治理为民;将党建工作融入区域网格,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将党建工作融入广大群众,发挥党员模范效应。“融入式党建”为乡村治理嵌入强劲红色引擎,以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全领域,构建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新格局,谱写了乡村振兴吴江新篇章。
一、党建融入发展,让“最大政绩”与“第一要务”交相辉映
将党建融入基层社会,以党建“最大政绩”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集聚乡村振兴力量。
“四议两公开”机制让决策更透明。率先探索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理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会议、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一套流程”“两张清单”“三方监督”工作方法,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标准化建设,制定10类村级重大事项清单和28项村务重点监督事项清单,实现全区村级纪委书记(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议事会全覆盖,以三位一体议事监督体系切实提升决策成效,让村民看的明白,干部做的清白。
“五强”村干部建设让运行更高效。出台《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体系建设“1+N”系列文件》,构建“选、育、管、用、激”全链条管理体系,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担当强、发展强、治理强、作风强的“五强”型村干部队伍,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选”,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拔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实践中实绩突出、工作得力的人。“育”,开展乡村振兴集中轮训和专题培训,确保每名村书记每年参加区级以上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所有专职村干部每年参加镇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管”,建立健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推进综合考核体系建设,进一步亮明“计分牌”导向标。“用”,研究选拔优秀村书记进事业编、进乡镇领导班子实施办法,激发带头人队伍整体活力。“激”,建立专职干部薪酬待遇“五级晋升”体系,出台村、社区书记职业年金制度,激发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优质资源要素下乡让发展更广阔。以党委政府为中心,社会各界齐参与,推动资源要素向基层下移,汇聚助推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实施结对共建行动。深入开展“领导挂钩、部门挂钩、干部挂钩、责任挂钩”专项行动,持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为村级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助推村级经济转型升级。2020年,全区村均可支配收入达740万元,较“十二五”末增长70%。
用好职能部门优质资源。联合区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苏州农商行、苏州大学等部门单位,汇聚政企银学多方合力,成立“美美江村”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开展乡村振兴党建沙龙,引导跨界合作,融合发展。
发挥民营企业优势特长。深入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以完善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热情,207个村企联建项目通过省级审核认定,总投资3.88亿元,联建覆盖率达99.5%,列苏州大市第一。
二、党建融入民生,让“美好向往”与“奋斗目标”同频共振
将党建融入基础民生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全面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打造乡村振兴标杆示范。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围绕打响“江村”乡村振兴品牌,每年推进一批有亮点、有特色、有显示度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组团式、品牌化、片区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两大组团,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元荡美丽乡村群等八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片区,成功引进蓝城乡村振兴美丽吴江样板区、融创桃源生态文旅项目等多个总投资上百亿的高显示度项目。
打响乡风文明德育品牌。探索创立了“德行吴江”“道德银行”“荣誉积分”等一系列具有吴江特色、可触可感的乡土文明品牌,形成区、镇、村三级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体系,累计建成乡风文明馆18个,乡风文明长廊54条,党建文化广场日益增多,实现文艺演出和文化讲座等基层文化服务配送进村入户。通过构建“十百千万”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和“1+11+X”志愿服务团队,带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有效引领农村文明实践新风尚。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便民、利民为导向,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各类政务服务事项逐步进区、镇、村三级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实现全覆盖。加大区、镇、村三级体系标准化、异地通办标准化和“一件事”套餐服务标准化建设,老百姓办事实现了105个事项不出村,992个事项可即办即结。
三、党建融入区域,让“红色网络”与“绿色水乡”血脉相连
大力推行“区域党建”,通过条块融合的工作体系、资源共享的生态系统、区域联动的协作机制,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服务优势。
推动区域党建统筹联合。按照区域统筹理念,围绕地域分布、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优化党组织设置,探索形成村企统筹、村居统筹等多种区域党组织设置模式。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立“村转社区党委+动迁村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采取党员组织关系双向挂靠、活动双向参加、表现双向考核、干部双向兼职、作用双向发挥、经费双向保障“六个双向”的管理办法,并逐步开展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四位一体”建设,为新型农村社区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服务实效。
实施网格覆盖综合管理。以综合网格治理为抓手,组建“1+5+1”综合网格队伍,创新“一个网格长牵头抓总,五类网格员下沉融入,一个督导员监督指导”的网格综合治理2.0模式,加快推进基层党建网、民生服务网、社会治理网“三网融合”,统筹“治违、治污、治隐患”等专项行动实施,推动党的组织更有效地嵌入各类基层网格,实现各方力量协同联动,党建引领一贯到底。
引导跨区域基层组织共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在青吴嘉三地交界处建立“吴根越角”生态圈,打造基层组织共建、服务群众共抓、乡风文明共培、社会治理协同共融、资源信息共享、古镇资源共通的六大模块,推进“美美与共”村(社区)干部长三角区域挂职轮训计划,举办首期长三角村书记讲坛,实现了生态圈内各级党组织同频共振、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党建融入群众,让“参天巨木”与“广袤大地”共生共荣
党员走进群众当中,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带领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把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化“党员干部进万家”。持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全区已有近万名党员干部走访群众,覆盖全区户籍家庭的2/5以上。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访群众制度,每月5日和25日由“两代表一委员”在镇、村固定接待点接待,在乡村治理日常工作中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
开展精品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净美江村”大整治行动,以“三张榜单”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推进,建立1名副科职以上干部+1名中层干部+若干名区镇两级干部的“1+1+N”挂钩联系制度,覆盖2289个整治自然村,村书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负起村庄“清洁指挥长”责任,1253名村干部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各级干部参与村庄清洁行动超5万人次。
推动重点实事工程建设。在全省区县中率先出台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以党建为引领,用好“书记项目”工作法,先后实施“1058”工程、“555计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等,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水、电、气、路、通信实现全面通达,实现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镇村公交、区域供水、光纤到户、垃圾分类、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等十多项指标均达100%。
(吴江区“两会”、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