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补短板 强特色
——吴中区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浏览量:259 创建时间:2022-03-17 13:36:14
2021年,吴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特色,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全区呈现出农业产业更强、农村环境更美、农民生活更富的新气象。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农业农村振兴发展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机制建设。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区领导挂钩联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制度,区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召集召开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推进会。下发《吴中区关于实施“先锋聚能”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推广“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乡村振兴党建共同体28个。二是以考核为抓手,压实各方责任。将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纳入区镇年度综合考核指标,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开展业务培训,科学分解指标、细化工作任务,按月考核推进落实;挥区委农办加强统筹协调,区级机关积极配合,指导各镇(街道)贯彻落实。三是以规划为指导,聚焦重点工作。出台《吴中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优化“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思路,制定下达了《吴中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重点项目表》,促进8项重点工程、33个具体项目有序实施。
二、转变发展理念,强力赋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聚焦稳产保供,抓牢粮食安全主动权。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做好市委涉粮问题专项巡察迎查工作,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稳步推进“三高一美”建设,建成省级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2个,年产6万头甪直生猪保供基地正式投产。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做好长江流域太湖水域禁捕退捕“后半篇”文章。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3.42%,区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二是聚焦品牌建设,筑牢农产质量安全线。持续推进“两品一标”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82%,“吴中大米”团体标准发布。建成吴中区茶园“一张图”数据库,洞庭山碧螺春位居2021年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第六位,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入选全国县域特色产业,吴中区获评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智慧茶业样板县,甪直水八仙种植系统入选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开展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百日巩固行动,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实验室入选国家级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满意名单。三是聚焦农业园区,打造融合发展产业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农业园区转型升级“661工程”,发挥园区示范带动效应。临湖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入选苏州市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延伸,味知香成为苏州农业龙头企业上市第一股,南环桥批发市场入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年增长率近15%。东山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越溪街道旺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东山镇陆巷村、金庭镇石公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对标宜居宜业,长效推进农村环境提档升级
一是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结合地域、文化、产业等特色,打造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全区建成市级特色康居乡村62个、特色康居示范区2个。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强古村落保护,甪直镇田肚浜、木渎镇天池村北竹坞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东山镇杨湾村石桥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19个村落入围首批苏州市传统村落。光福镇获评2021年度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镇,东山镇渡桥村等13个行政村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二是优化自然环境,打造绿色和谐乡村。加强农村河道治理,创建县乡生态河道67.54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45.67%。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农场名单。太湖生态岛获批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施行,开创省内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生态先例,发布《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召开苏州太湖生态岛建设推进大会,22个总投资387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赋能发展。三是优化人文环境,打造文明善治乡村。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党性光辉 德润吴中”道德模范事迹交流、“最美家庭”表彰等活动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率达100%。高质量推进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管理,临湖镇牛桥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香山街道舟山村、临湖镇东吴村分别入选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文化品牌和典型案例,全区行政村开展乡村微自治比例达100%。持续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常态化推进人民调解进网格,开设“民法典大课堂”15场、培育“法律明白人”1065名,吴中高新区“幸福微实事”获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提名奖。
四、聚焦产业发展,多元帮促农民实现致富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临湖镇、越溪街道、城南街道等地启动实施集体工业载体更新改造。深化“一村二楼宇”项目建设,鼓励村集体积极新建、收购经营性载体项目,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全区村级集体总资产达200亿元,村均集体稳定性收入超1430万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完成吴中区“五网融合”集体“三资”云数据监管平台2期建设,全区422家村集体经济组织、87家村集体企业账套、927个村级银行存款账户全面纳入“云监管”,清缴欠租4.1亿元。实施集体资产财险保障改革,开展全区镇、村集体资产“服务+保险”风险管理合作,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全方位财产保险保障体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大合作社培育力度,累计拥有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23家,临湖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入选全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名单。持续推进家庭农场建设,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成立吴中区众联家庭农场发展联盟,系苏州市首个由家庭农场主自发成立的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创新创业,遇涧乡土工艺专业合作社府涵璐上榜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增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12人,小农户农民培训占比超90%。三是巩固薄弱帮扶成果,增加农民保障性收入。印发《吴中区低收入家庭登记制度》,将2倍低保标准范围内的低收入家庭纳入保障范围给予救助。持续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巩固提升帮扶行动,出台《关于开展吴中区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的通知》,区级层面设立年度专项资金2000万元,鼓励薄弱村发展经营性项目,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持续选派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加大资源倾斜,统筹谋划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一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坚持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优先保障领域,深入谋划乡村振兴战略财政保障政策,2021年全区农林水预算安排92940万元。大力推进“苏州市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达成绿色金融授信额度300亿元。结合“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引导资本“上山下乡”,村企联建覆盖率超95%。继续加大土地保障力度,对列入各级重点基础设施等涉农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用地计划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比例达7.3%。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持续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成美丽农村路61公里,乡村道优良路率超95%,规划建设“环太湖1号公路”特色文旅观光带。推进农村地区通信网络建设,行政村5G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光福镇漫山岛从苏州最后通电的行政村发展成太湖首个5G信号全覆盖的离岸岛屿。加强农民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市级农民体育基地3个、市级美丽乡村健身公园3个,甪直镇江南文化园获评2021年度苏州市“十佳”美丽乡村健身公园。三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超90%。持续开展科普进村入户服务,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横泾街道新齐村、金庭镇东村村成功创建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苏州市太湖鹅庄科普教育基地入选全市第二十三批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基层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乡村全科医生拥有量达标率达100%,吴中区入选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入选第三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地区。
(吴中区农业农村局、区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