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镇(街道)农业科技 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浏览量:449 创建时间:2022-02-21 13:09:0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新农艺、新品种推广应用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是推动产业振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一支高素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就常熟市镇(街道)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一、常熟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现状
目前,常熟市各镇(街道)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现有农技推广人员130人。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48人,占36.92%;36-45岁的18人,占13.85%;46-55岁36人,占27.69%;56岁以上28人,占21.54%。
从学历构成看。初中及以下4人,占3.08%;高中(中专)12人,占9.23%;大专38人,占29.23%;本科及以上76人,占比58.46%。
从编制情况看。在岗在编90人,占69.23%;在岗不在编(无编)24人,占18.46%;在编不在岗(借调)16人,占12.31%。
从工作岗位看。人事行政工作19人,人事技术指导112人,借用人员5人,临时工8人。
从职称情况看。拥有初级职称及以下61人,占46.92%;拥有中级职称49人,占37.69%;拥有高级职称20人,占15.39%。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镇(街道)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运转不畅。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普遍弱化。乡镇实施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职能并入相关机构承担,人员实行统筹使用、分类管理。编制所在单位是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而平时开展工作称农村工作局。乡镇农技人员普遍“一兼多职”,农技服务主业变成了副业,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未能充分体现,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导致了专业人才的流失。镇(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非独立运作单位,依托项目化实施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缺乏合适的主体,在申报、实施环节上存在障碍。
2、农技推广队伍人员不稳定。一些地方抽调农技人员从事非专业工作,挤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安排非专业技术人员上岗,不利于推广机构人员稳定和技术能力的积累。从调查情况来看,年龄结构中36-45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精力充沛的农技推广人员,全市仅有18人,虽然最近几年有新进大学生,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存在差距。同时由于工作环节和条件制约,镇(街道)农技人员很难参与市级以上的农业科研和推广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难度较大,给职称晋升造成一定困难。相对来说农技推广工作辛苦、待遇偏低,部分考入农技推广队伍的大学生都想考公务员,以事业编为跳板,跳出农技推广队伍。部分乡镇的优秀大学生人才,能独当一面的,往往会被乡镇借调到别的工作岗位上,给农技队伍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通过对扬大培训班2014级30名、2015级38名,共68名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真正在农技推广岗位工作的仅有17个人,占25%。
3、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工作重心偏移。农技服务人员往往被抽调至行政岗位,从事非专业技术工作,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及专业发展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削弱了其钻研专业技术的积极性。而在岗的农技人员又需花费很大精力用于面上行政管理工作,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成为兼职。镇级农技推广人员有的从事党建、档案,有的从事群众纠纷、农业违建处理以及环境治理等工作,许多农技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以农业行政管理工作为主,在农业技术服务工作上花的时间较少,导致农技推广网络的关键环节脱节。
4、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技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不强。由于种种原因,农技推广人员专业对口的比例不高,且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种养等产中阶段,农业规划、加工、营销、贮藏等现代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极少,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同时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现行的农技人员再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培训机会和时间也不多,难以跟上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的步伐。
5、全产业链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不足。现有农技推广模式融合度不高。基层农技人员与专业合作社、涉农协会等相关组织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开展工作,难以满足经营主体日渐增多的个性化技术需求。同时农技推广主体之间技术交流不通畅、不及时,难以发挥技术服务的载体作用,导致农技推广工作分散、低效。农技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矛盾突出。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技服务对象发生改变,以往的以服务农民为主体,以单项技术指导为主,现在的服务对象已转变为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为综合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是“全科医生”式的服务,是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的服务。近年来各农技推广机构招录的人员,学历要求高(本科以上),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有,但这类人员专业性很强,专业知识较深,大多为细分的单一专业,而基层农技推广面对的是广大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是农业生产经营集成的技术系统性指导。所以招录的技术人员凸显服务能力的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面向的是广大农业经营主体,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参差不一,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及服务质量。
三、加强镇、街道农技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健全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体制机制。稳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首先要保证农技推广队伍编制的数量,目前体制改革后只有设定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总编制数,没有明确农技条线的具体编制数(动防、水利有明确编制数),易出现挤占农技推广人员编制,专业岗位安排非专业人员的情况。要进一步研究农技推广机构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方式。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技人才管理、使用新模式,做到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人、能进能出,逐步完善农技人员的资格准入和人才选拔制度,建立一套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机制(乡镇级增加高级岗位的设置)。要建立人才培训、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通过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级别晋升等激励措施,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流动,以促进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壮大,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要整合人才资源,构建新的工作平台。整合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合理设置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以实现农业科技人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营造农业科技的积极氛围。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在乡村振兴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农业科技人才先进事迹和农技推广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树立创新创业的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政治地位和收入待遇,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把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农业科技推广成效突出的应予奖励,同时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3、创新农业科技的服务理念。加快农业技术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是加快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发挥出有效作用的基本前提。在加快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强服务理念及服务方式的创新,并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以此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现如今,农民的法人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同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仅仅依靠行政干预是无法取得明显效果的,为此加强推广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十分必要,真正使广大群众更愿意接受及应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
4、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服务对象的变化,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沉”下去,多到田间地头,多看多听,在服务经营主体的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与农民接触,了解农民所需,切实帮农民解决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个人素质建设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方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工作,是影响推广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保证推广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保证其能够更好地胜任这一岗位,才能切实有效提高推广效率和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推广人员素质的严格考核,并开展定期的培训,提升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常熟市“三会”)